刘元春:中国经济未来可实现7%-8%增长[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0-15  发表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刘元春指出,本轮经济下滑不仅有结构性基础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中国未来依然可以实现7-8%左右的次中高速增长。

但刘元春强调,在本轮全球性的本轮大危机和大调整中,总体上中国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从GDP、贸易增速和CPI指标来看,中国的走势跟世界是同步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来寻找,而必须从全球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本国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

刘元春分析,新技术革命依然是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全球化是过去20年高速增长的第二引擎。因此未来,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广阔的纵深空间。此外,中国的比较优势也并没有丧失,比如在在劳动力因素上,尽管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高学历人才的供给更加充裕,这些都孕育着新红利的来源。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发表了题为《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报告。张燕生将中国的发展划分为转折点,第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次则是2001年加入WTO。但是目前,中国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形成新一轮的改革共识。

张燕生认为,单纯拼速度的发展模式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中国经济未来必须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对于如何判断经济增速的合理水平,张燕生表示,“好和坏的区别是,我们的速度完全可以降下来,但是结构优化的步子要走得快点,这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构优化驱动的经济,而不是速度驱动的经济。结构不优化,你是走不下去的。”而从目前数据来看,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服务业逐步替代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这说明经济结构正在优化。

张燕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要高度重视美国主导的自贸区对WTO的边缘化,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对内,要注重推动“机会公平”的改革,凝聚社会共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责任编辑: 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