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队飞行员驾驶战机进行跨昼夜飞行训练(2012年8月21日摄)。新华社发(曹占礼 摄)
着眼明天才能赢得明天
在大队走廊里,悬挂着四道问题:他们是什么装备?他们是什么水平?他们在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今天的训练绝对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时刻准备着明天的战争!”飞行员李华告诉记者。
2011年,大队所在团遭遇了一场“滑铁卢”。
那是空军第一次举行自由空战角逐。论空战水平,他们满怀信心,各种高难险空战课目练得炉火纯青。
可是他们败了――59∶166,惨败!那一战虽然让他们痛彻骨髓,却品出了真正的忧患,训练“短板”等同于战斗力“顶板”。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以“建设学习型飞行大队、争当学习型飞行人员”活动为抓手,苦心钻研,狠抓补差。
战术研究已经没有了固定的地点,时任大队长许利强甚至带着飞行员在餐厅里,摆上几个碗、两个烟盒就能研究探讨战术问题。
在对抗空战中,大队飞行员坚持“114”训练法,即飞行前理论学习1小时、飞行中验证1小时、飞行后分析评估4小时。“一次飞行的结束,才是一次训练的开始!”崔小勇说,100多项内容的对抗评估表格,有时一个飞行员一天要填4张。
一板一眼练招式,以秒为计抠时间。终于,飞行员们在有效进攻时间里发射导弹次数提高了近一倍,用他们的话讲叫做“多放两枪”。勤学、苦练、精飞,让他们摸到了开启胜利大门的钥匙。
第二年初冬,他们终于一雪前耻,以134∶50的成绩完胜对手。大队原大队长、副团长许利强为团里争来一顶“金头盔”。当他捧起这中国空军飞行员空战荣誉象征时向大家说:“失败不应该属于我们……”
相关新闻 | |||||||
|
文章来源: 新华网 |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 责任编辑: 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