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彝族漆器在这个村子都传承一千多年了,村里现在怎么只剩下10几户人?”
初冬的大凉山,天朗气清,碧空万里。一群来自成都的访客,到达喜德,穿街过户寻找散落县城各处的漆器作坊,跋涉深山探访彝族漆器发源地,一路惊叹,一路思考。
2015年11月15日-17日,应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邀请,扑满爱平台联合四川省文联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前副校长沙马拉毅教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基金、成都凯风传统文化发展中心一行6人,赴喜德县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髹饰工艺发展现状。
在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考察团与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就如何合作做好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沙马拉毅教授和考察团其他成员均认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需要做好在发源地传承与生产性保护工作,通过产业链打造、工艺传承与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保护民族传统与文化遗产,一方面使传统技艺更好地与现代生活结合,在市场交易中良性发展,同时积极改变传统村落空心化甚至衰落的趋势,使历史文化厚重的彝族村寨焕发生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海吉沙对此表示认同,并表示喜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次合作,以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为基础,切实促进当地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发展。
会上,扑满爱平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基金及成都凯风传统文化发展中心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发源地保护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相关工作即将开展。
两天的考察,行程紧凑。考察团在县政协彭建华副主席、县文化局范明权副局长带领下,深入走访县城内所有制作销售彝族漆器的工厂、作坊,详细了解目前漆器生产原料来源、制作工艺和销路等情况。在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习所,考察团与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老师热切交流,欣赏传习所收藏的多件彝族漆器珍品和吉伍巫且的精美作品,并就人才培养和工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此次考察的重点是彝族漆器发源地——喜德县伊洛乡伊洛村阿普如哈组。作为一个自然村,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彝族漆器已经在阿普如哈起源和流传一千多年,村里总户数126户、总人口540人,因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作为传统生产支柱的彝族漆器制作和销售如今难以为继,从事漆器制作的农户目前几乎都已搬离村子,村里只剩下10几户人,多以务农为主。喜德县城从事漆器生产的主要力量,都来自这个小小的阿普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