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首次呈献古代“影像” 《洛阳宋金时期砖雕影像展》在京开幕[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5-03 18:10:28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佳  |  责任编辑: 杨佳
直接点击图片或者使用键盘'←' '→'键翻页

2017年5月3日,恭王府多福轩多了百株牡丹,当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砖画青史——洛阳宋金时期砖雕影像展》在这里揭幕。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讯(记者 杨佳)2017年5月3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砖画青史——洛阳宋金时期砖雕影像展》在北京恭王府揭幕。

此次宋金雕砖影像展,打破传统影像必须通过照相机、摄影机呈现的概念,首次将中国古代墓葬发展史上建筑水平和艺术成就最高的宋金时期的砖雕和壁画作以中国古代的“影像”的形式呈献给观众。活动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砖画青史——洛阳宋金时期砖雕影像展》展出的砖雕有人物宴饮雕砖、侍者备食雕砖、乐舞杂剧雕砖、门吏鞍马雕砖,有祈求多子多福、富贵平安的童子雕砖和牡丹雕砖,还有标榜自己尊崇孝道、祈求得到神明护佑的孝子故事雕砖等等,这些以社会生活情景为描摹对象的雕砖,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世俗、风物,直观地展现宋金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展览由“锦鲤芳宴”“守护出行”“伎乐娱情”“长宜子孙”“富贵牡丹”和“大善至孝”六个部分组成,每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

“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的丧葬理念。受这一理念影响,古人非常重视墓葬的设计和营造,很早就形成了模仿地上居室的布局与功能建造墓室的传统,这一传统到宋金时期发展到极致。在宋金时期,中原一带流行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墓室周壁有砖砌的立柱、斗栱、门、窗等建筑构件和砖雕的人物、动物、花草、家具等装饰物。砖雕是墓中的精华所在。

展品除了雕砖实物外,还有雕砖拓片以及壁画影像和视频短片,四者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既丰富了解读展览的形式,同时也提高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展览由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朱世伟担任总策划。孙旭光说,希望人们通过恭王府这个活态文化空间,更加直观地了解洛阳地区宋金时期的建筑、绘画以及民俗生活,在感受古人美好愿望的同时,也会为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所叹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次雕砖影像展,主办方不仅选取了数件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纹”雕砖,还特意从洛阳运来百株牡丹,希望“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和宋金牡丹雕砖交相辉映,在恭王府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览在热烈而隆重的气氛中开幕,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致开幕词。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有: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著名书法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罗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马国仓,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李六三,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晋宏逵,洛阳文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凌兴武,洛阳文物局原局长、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郭引强,大众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广阔,经济日报社王玲,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霍宏伟等来自京内外文化博览及摄影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恭王府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深入挖掘、梳理和研究“王府文化”同时,积极保护、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展景交融、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活态文化空间”。经过数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艺术、非遗、影像、公共教育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古代墓葬实物为陈列内容、反映古代墓葬文化发展演变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由古代墓葬、古代壁画和北魏宣武皇帝景陵三大展区组成,共展出上至西汉下迄宋金9个朝代的26座墓葬和墓内出土的数以千计的器物、砖雕、壁画和石刻,展示了古都洛阳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此次影展由郑虹和徐婵菲联合策展,王衍达协助策划。展览将持续两个月,到7月3日结束。

1   2   3   4   5   下一页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