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徐州新闻|图说徐州|县域新闻|文明创建|徐州风光|精彩视频|人文徐州|生态宜居

李渔私家戏班首演在徐州

发布时间: 2017-07-2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杨楠 | 责任编辑: 杨楠

李渔画像。

《芥子园画谱》中的书页图片。

幼儿识字课本中的《笠翁对韵》课文。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更名渔,号笠翁、湖上笠翁、觉世稗官等。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是中国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著作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肉蒲团》等五百余万字,还曾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艺天才。

很多人可能没有读过李渔写的剧本和戏剧理论著作,但稍有绘画和古典诗词常识的读者,一定知道《芥子园画谱》和《笠翁对韵》。这两本书,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与诗词的启蒙读物。

《芥子园画谱》是李渔倡编且亲自作序,由其女婿沈因伯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而成,并在李渔的“芥子园书铺”中出版发行的。该画谱出版后,风行三百余年而不衰,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人,幼年时都是从临摹《芥子园画谱》,步入绘画殿堂的。

《笠翁对韵》是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常被用于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入门读物。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直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同唱歌。清初直至现代,数百年来,无数蒙童都是读着《笠翁对韵》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歌谣,一步一趋地学会吟诗填词的。

红遍南北的“李家班”,首演在徐州

李渔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颖,“襁褓识字”,“总角之岁便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然而,崇祯十二年(1639),李渔29岁时,满怀信心地到杭州参加乡试,不料却名落孙山。三年后,崇祯十五年(1642),明王朝最后一次乡试,李渔走到半途,听到警报返回兰溪。明亡后,李渔绝意仕途,寓居兰溪、杭州(后于1662年前后移居南京),创作戏剧小说,“卖文为生”。

写作传奇,是李渔生平最大的“癖嗜”,他从明代剧作家远离舞台使剧本成为案头之作中发现弊病,开始注重联系观众和舞台效果,重视研究戏曲的演习工作。因此,李渔在戏曲的艺术形式和演唱技巧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独树一帜的戏剧风格使他在当时的词坛上一举成名,“北里南曲之中,无不知李十郎者。”李渔的作品因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故遍行于坊间,不少作品还被翻译后流入日本及欧洲国家。《笠翁十种》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抢购一空,并被当时的戏剧界推为“所制词曲,为本朝(清)第一。”

李渔平生有两个愿望,一是早生儿子,二是创建自家的戏剧班子。第一个愿望在他五十岁那年得以实现。而第二个愿望,则直到康熙五年(1666)以后,才有了机会。

康熙五年(1666),应陕西巡抚贾汉复(胶侯),甘肃巡抚刘斗(耀薇)、提督张勇(飞熊)之邀,李渔从京师赴秦、甘做客。沿途经过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历时一年有余。

在途经平阳府(今山西临汾)时,知府陈质夫买了个姓乔的13岁歌姬送给李渔。几个月后,在甘肃兰州,当地一位贵人又送给他一个王姓的歌姬,也是13岁。乔、王二姬都有极好的戏曲天赋。李渔自任教习和导演,以乔、王二姬为台柱,组成了家庭戏班子,教唱的内容,就是自己创作和改编的剧本。

康熙六年(1667)年底,从陕、甘回南京途中,李渔一行抵达徐州。

当时在徐州任河防同知的纪子湘,是李渔原在杭州有过交往的老朋友。经过他介绍,李渔结识了嗜好声乐的李申玉(广文)、已经解甲赋闲的武将张伯亮,以及张伯亮的弟弟张雪客等人。

纪子湘(名元,字季恺),直隶文安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十三年授杭州推官。康熙二年(1663)擢官淮上,六年擢江南徐州河防同知。十年升湖广汉阳知府。性疏直,断狱明敏。蹶而起,起而复蹶。康熙十九年再起为巩昌知府,卒于官。平生慷慨好施予,有《卧游山房稿》,他和李渔两人在杭州、徐州、汉阳均有交往,纪曾为渔诗作评。其兄纪孟起,子纪静以均与渔交好。

张伯亮(名胆,字伯量),徐州人。崇祯六年(1633)武举人。明末,任河南归德府城守参将。清军围城,降。累功官至督标中军副将,加都督同知。顺治十一年(1654)解甲归田。

张雪客(其名为“志”旁加个“羽”,音嗤,轻声,字季超)(1643-1684),胆弟。曾授候选兵马司指挥,未实任。一生啸傲林泉。尝结“同声社”。工诗画,有《山水友》、《惜春草》诸集。又曾编《同声集》。《张氏族谱·传述》引胡诠《司城张公传》云:“湖上笠翁偶过彭门,寓公庑下,留连不忍去者将匝岁。”

李渔一行在徐州张雪客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康熙七年(1668)正月初一,是李申玉夫人的生日。李渔的家庭戏班在李申玉家中试演新剧,为李夫人贺寿。

据《李渔年谱》所述:“此为渔之家班女戏(家班女乐)演出之最早记载。”以此为开端,此后的五六年中,李氏家班以南京的芥子园为根据地,四处游历、演出,“全国九州,历其六七”,红遍了大江南北,影响波及到大半个中国。

李渔在徐州留下的诗句和对联

李渔一行到徐州后,为冰雪所阻,徐州河防同知纪子湘等人挽留他住了下来。李渔写了一首七律《舟次彭城,冰雪交阻,纪子湘司马、李申玉广文相留度岁》记其事:

途次一舟堪卒岁,平原十日便交春。

酒杯容易干知己,车辖何妨授主人。

慷慨最难书卷借,咏歌亦似友朋亲。

看梅依旧年光度,冰雪何能崇此身。

多才多艺的李渔,还赠给纪子湘、张伯亮、李申玉三人各一副对联,赠给纪子湘的是:以治水之道治民,多事中偏能行所无事;用持身之法持世,不为处正可决其有为。

联前序为:自防河而外,一词不理,故云。

赠给张伯亮(量)的对联是:功业著寰中,喜汗马从龙,适逢其会;英雄罗膝下,羡经文纬武,各有其人。

联前序为:令子二人,一为文吏,一为武臣。

赠给李申玉的对联是:

门多桃李,案少簿书,别宦恐无此乐;前列生徒,后承丝竹,今时复有其人。

联前序为:申玉有声乐之嗜,故云。

康熙七年(1668)正月初一,李申玉的夫人过生日,李渔写了贺联:

元旦即称觞,鹤算龟龄齐让早;

岁朝先试乐,莺歌燕语尽输娇。

联前序为:阃君生于元旦,是日称觞,即令家姬试演新剧。

康熙十三年(1674)春,李渔从北京回乡途中,再次路过徐州,见到张伯亮,又赠给他一副对联:

少将出老将之门,喜今日科名重恢旧业;难弟继难兄之后,卜他年将相并著芳声。

联前序为:伯亮,旧元戎也。长公履吉,久作文臣;次公履贞,新登武第。

张伯亮的两个儿子,长子张履吉(道祥)是个文官,曾任湖北按察使。次子张履贞(道瑞)是康熙十二年(1673)武进士,曾任禁中侍卫、福山营游击。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所说的张雪客,就是以评点《金瓶梅》而闻名天下的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的父亲。康熙十三年(1674)春,李渔途经徐州时,张竹坡虚龄五岁。李渔有没有再次住进张家?童年的张竹坡,对李渔有没有留下印象?李、张二人先后与《金瓶梅》结缘,是否纯属巧合?其间有无前后影响的关系?就是“金学”研究家们应该探讨的问题了。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