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术能手”郭思东 编制车间“武林秘籍”

发布时间: 2019-06-12 15:59:44 | 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 | 作者: | 责任编辑: 董宁

    郭思东,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59厂一名数控加工分厂数控铣工,2012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了多个被誉为“国之重器”产品的研制生产工作,在重要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制造仿真、智能化测量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2018年在中国技能大赛获得加工中心五轴职工组第一名,夺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从普通铣到龙门铣,从龙门铣再到如今五轴数控立卧转换加工中心、五轴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等重要岗位,郭思东一参加工作就开始快速成长,他成为车间最早掌握多轴数控机床操作技能的工人。

    从操作传统机床向操作数控机床转变,这对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郭思东来说,是必须征服的一座高山。他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数控书籍,一有时间就自学编程知识,请教工艺人员,将编程代码全部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便于在设备运作的间隙强化记忆,然后买刀头尝试加工,攻下一个又一个难关,将一个个不起眼的“铁疙瘩”变成了亮晶晶的零件,不久后他就成为数控机床生产线的技术骨干,使得车间的大型多轴数控加床在他的“江山指点”下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他担任数控核心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设备性能及操作技巧,针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产品细致斟酌夹紧方案、推敲铣加工流程和琢磨切削参数,完成多型号产品研制任务;他对技术一丝不苟,机床有异常的声音,零件有轻微的松动,都逃不脱他的“火眼金睛”,并能“手到病除”;他严谨细心,喜欢琢磨,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车间工艺人员徐宝德说“郭思东编程快,技术全面,手艺好,车铣钳数控编程样样精通,在我们车间里有疑难杂症都找他。”

    某次车间承担了一批批产零件钻孔的任务。该零件的前端面上有11个M16螺纹孔,后端面上有10个M18的螺纹孔,车间师傅们一直采用手动攻丝的工艺方法加工螺纹孔,先要用头锥,然后二锥接着攻,后续还需要清跟,即每个螺纹孔需加工三次才能成形,即费时又费力,而且人工攻丝还容易将孔攻歪,不容易保证其垂直度圆度要求,经常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郭思东想,如果采用螺纹铣削的工艺方法加工零件前后端面28个螺纹孔,原先需要加工三次的螺纹就只需一次,且螺纹孔的精度还可以由机床来保证。按照这个思路,他重新规划了走刀路径,熬夜编了两天程序,经过几次实验,果然,此零件的加工效率由之前的4小时缩短到了3.5小时,更重要的是螺纹孔质量得到保证。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还为车间在螺纹加工方法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可靠的工艺方法,现如今,这种螺纹铣削工艺方法已推广至全厂应用。

    如今车间的新员工,人人都称郭思东为“师傅”,青年员工们每天扎堆和他请教问题“师傅,我要铣的这个螺纹是从上往下铣好,还是从下往上铣好?”“我这个铣刀直径应该选多大?”“这个深孔钻的每钻进给值取正还是取负?”随着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郭思东索性将自己这些年在生产一线学到的知识全部总结出来,按不同的板块和类型,图文并茂的写下来,装订成册分享给大家,并且业余时间还给大家亲自培训讲解。

    新员工们都称郭思东的课件为“武林秘籍”,对它爱不释手,每天都要随身携带。这本“秘籍”它不同于理论性极强的教材书,而是具有极大的实操指导意义,归纳总结了很多简单快捷的干货,浓缩了郭思东在生产一线工作这些年全部的智慧经验。“看他的课件,能更快更抓重点的去学,比自学更能快速融入到工作中。”“他讲课认真细致,把自己懂的所有本领都交给我们这些新人,让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无论对他的“秘籍”,还是对他的讲课,大家纷纷赞不绝口。

    2016年,在第四届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实操上,郭思东一举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紧接着同年12月,他在首届京津冀数控技能大赛数控加工中心4轴的赛场上一举夺魁。两年后,技术上更加成熟精进的郭思东在中国技能大赛加工中心五轴职工组再次勇夺第一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集团公司中青年技能接班人。

    在中国技能大赛的实操比赛中,他娴熟平稳的表现令人咋舌,他用短短半个小时时间完成程序编程,对每一道工序的安排了如指掌,旁边监考老师也为他的技艺和手法折服,连声称赞“气定神闲,稳扎稳打,高手风采。”最终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半小时将产品加工完成,经过三坐标测量后,每一个孔的精度都不超过0.01毫米。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