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在雄安新区举行

发布时间: 2019-10-15 15:13:0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金强 张萌 李庆豪 闫春旭 | 责任编辑: swl

图为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文明融合、生活变迁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中国网10月14日讯 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2019年中国传播学论坛暨“文明融合、生活变迁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雄安新区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旨演讲围绕“中国传播学科建设与发展”展开,共有五场主旨演讲和六场平行分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40余所高校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博士生、优秀硕士生与会。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会长喻国明教授以《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为题发表了演讲,着重分析了技术逻辑主导下传播要素的全面变革。喻国明教授认为,5G技术属于革命性技术,是对信息网络所链接的所有关系的重组。5G技术正在具体的传播学研究领域改变着“媒介、传播者、内容、受众”这四大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喻国明教授提出“算法即媒介”的观点,认为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的内外因素的深度链接与“跨界整合”,也必然带来对于媒介自身定义的改变。视频开始逐渐介入社会影响力的中心,以视频为代表的非逻辑方式或成主要社会表达。

图为喻国明教授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以《关于寰球民意指数的几点思考》为题,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寰球民调、寰球民意的内涵、如何实施寰球民调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展开演讲。张昆教授指出,在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国家的行为往往由民意来决定,民意影响到国际关系,国家之间的博弈不仅仅取决于物质力量,而且取决于民意。通过科学调查,掌握第一手民意数据,有利于为政治战略决策提供服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会成为国家的外交、国际政治、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图为张昆教授发言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邵培仁教授做了题为《中国阅兵: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媒介景观》的演讲。他提出,阅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公开传播。中国阅兵是一种具有浓厚的“非战”和“止战”意味的和平传播。中国阅兵也是一种著微结合、张驰有度、刚柔相济的智慧传播。阅兵传播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媒介尺度两端互动关系的关节点和临界点,阅兵前要将媒体的能见度控制在最低点;阅兵仪式中可以多角度呈现、多层面展示、多媒体传播,保持一定的神秘性和模糊性,不能事无巨细的报道和解说;阅兵后还要合理控制公众的进一步窥视欲望,做好适当的军事保密工作。他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15次国庆阅兵,每次阅兵都是我国最新军事力量的集中展示,中国阅兵一定会越办越好,媒介景观一定会越来越美!

图为邵培仁教授发言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关于“传承学”研究的构想——基于马克思恩格斯交往思想的探讨》。对于传播学研究,韩立新教授提出四点意义:其一,将信息传播置于交往的结构中去考察,信息传播的本源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其二,将共时性传播与历时性传承统一起来去考察;其三,重新审视“当前性”这一新闻传播的理论预设,发现“所来和所往”的理论意义;其四,“传出去”与“传下去”相统一,传播研究从“单维度”向“双维度”范式转换。

图为韩立新教授发言

各分论坛主要围绕“技术变迁与传播发展”“传播与文明融合”“传播、媒介与生活变迁”“传播话语与权力、货币逻辑的博弈研究”“算法推荐与公民素养研究”“雄安新区发展传播”“信息技术与媒介创意”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闭幕式上,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研究专业委员会还对匿名评审出的参加此次论坛的优秀论文给予了奖励。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传统·传承·传播——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燕赵文化研究与文创产品开发的实践探索”展览。

图为与会嘉宾参观文创展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