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航天人追梦新征程[组图]

发布时间: 2020-04-26 15:14:1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桢珂

中国网讯  2020年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恰逢“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新时代航天人要研制自己的飞行器动力系统,这是时代赋予航天人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刘小勇深感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1997年刘小勇刚刚加入航天事业的时候,发动机技术还是个相对冷门的学科。相对于留在科研高校做学术研究,他更愿意将自身所学在工程应用中锤炼。起步的时候很艰难,那时刘小勇刚毕业不到一年,虽然所里认准了新型发动机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的技术储备非常有限,研制条件也是捉襟见肘,只能星星点点的收集资料。刘兴洲院士曾拍着刘小勇的肩膀说“国家有需要,所里也要发展,你来干吧,出什么事儿有我呢!”。那时常常背着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四处“化缘”,到各级单位寻求支持,边学边干。为飞行器装上“中国心”,大概就是刘小勇的初心吧。

刘小勇是个湖南人,有一年临近春节,他带队去湖南做实验,本想试验结束就回家过年。可是发动机“水土不服”,几十个日夜才给“治”过来,那时都已出了正月,刘小勇真正体会到“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任务节点紧,而发动机在高压条件下不稳定燃烧不可避免,光调试就有400多次。试验前的关键阶段,刘小勇和团队连续一个多月吃住都在试验厂区,如果有问题需要协调,衣服一披就能赶到试验台。试验当天连续三次点火,成功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回想攻坚的艰辛历程,有泪水、有哽咽,但更多的是继续前行的巨大信心。

如果说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心脏,那么加热器就是试验台的心脏,但是研制难度极大。一次,急需上马的试验台建设过程中,承担加热器研制任务的国内顶尖团队交付的产品不能满足要求,调试了将近一年,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就决定自己干,6个月日夜兼程,终于驯服了加热器这匹不羁的野马,按时完成了试验台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点火,试验水平达到世界一流、部分指标跃居世界第一。


研制工作涉及到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特别多,模型仿真并不能够完全解答研制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问题,只能通过不断地计算、加工、试验,一遍遍往复迭代。团队根据发动机研制规律,制定台阶式发展思路,夯实燃烧、气动等方面基础研究。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必须有所取舍,对刘小勇来说把国防科研的事做好就够了。老一辈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艰苦创业,确保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新时代的航天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要脚踏实地,坚持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

新时代东风浩荡,航天梦精彩无限。新时代的航天人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航天三大精神,瞄准航天强国目标,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让梦想在推进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的新征程上绽放动力之光,以自信和坚定的步伐拥抱星辰大海。

摄影:封晓东、徐阳

文字稿作者:刘小勇,徐阳、田佳莹、郭金鑫


声明:中国网图片库()供本网专稿,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违者必究! 咨询电话010-8882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