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史物会说话④ | 发射场的“冰”与“火”之歌

发布时间: 2022-04-26 09:35:1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黄国畅 吕娜 等 | 责任编辑: 杨佳

当冰冷的燃料与火箭的烈焰相遇,会奏响怎样的乐章?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有着这样几个“退休”的老设备——真空计、防噪音耳罩和栓流计,诉说着一段“冰”与“火”的历史。原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低温燃料作为推进剂的发射场,作为发射场里最危险的工种,火箭燃料特别是低温燃料能否及时、精准地输入火箭,将直接关系到火箭能否按窗口点火起飞。

镜头回转,2012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决定成立液氢接收转注阵地。那天,距离这个阵地第一次执行航天发射任务仅有短短2个月的时间。

“退休”的老装备

液氮液氧生产时用于保护操作手的耳罩

“冰”与“火”之歌,壮美却危险。这里火箭的主要燃料——液氢,是一种高危燃料,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一粒米从一米多高掉落地面后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它引爆。

时间紧、任务重、毫无经验可循。这时,中心低温保障分系统的党员们纷纷请缨、迎难而上,成立党员突击队。没有阵地建设图纸,那就实地勘察测画;没有设备使用说明,那就自己实验编写,夙兴夜寐就是对他们工作状态的最好诠释。

谁都不曾料到,两个月内,这个党员突击队就绘制图纸800余张,编写试验文书20余本,建成的液氢接收转注阵地初次投入使用便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实现了“开门红”。

岗位操作手实地查看仪表数据

岗位操操作手释贮槽压力

火箭低温燃料除了液氢、还有液氮和液氧。一次次腾飞,一次次突破,中心西昌发射场自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任务以来,氮氧站液氮、液氧生产装备年均开机200余天,在助推西昌人追梦奋斗创奇迹的同时,也锻造出了一支忠诚可靠、技术过硬的“金牌造血师”。

2020年,这里的液氮液氧生产装置已经投入使用20余年,设备陈旧,故障率高。每次设备在开始生产前都要进行检查维修,这几乎成为每次火箭加注前一场不可或缺的“大会战”。为给每一次发射准备充足的燃料,他们不得不提前40多天检修调试设备,开机生产。如果任务交叉并行,设备连续运转时间长,就将面临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装备安全是否可靠等多重考验。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昌航天人主动出击,2021年,他们新建低温燃料生产厂房,新装备、新系统的交付,标志着西昌发射场的低温燃料生产保障迈上了新台阶。

焕然一新的主控台

生产全系统实现智能监控

新运输车整齐列装

据悉,这个新装备实现了某控制系统国产化,技术保障不再受制于外;增加了一套运维管理系统,大大提高系统运行控制的可靠性;还能同时用于训练教学,为加速培养全能型岗位操作手搭建实践平台;在减少生产班组人数的同时,将制造液氮液氧的产能提高近3倍……一项项新成就的“解锁”,为西昌发射场执行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如今,“退休”的老设备已然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能力提升的见证者,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星”翱翔太空,这支低温燃料保障团队也已经成为该中心一支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队伍,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戮力前行……

(作者:黄国畅 吕娜 胡煦劼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