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执行完天舟六号发射任务,他光荣退休!

2023-05-11 16: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5月11日,在天舟六号成功发射之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为正高级工程师车著明举行退休仪式。“这么多年来,是党组织把我从一个农村孩子培养成航天数据专家。今天我虽然正式退休,但仍要把余热和力量贡献给祖国航天事业!”会场上车高工的发言掷地有声,赢得阵阵掌声。

车著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誉为“航天数据王”,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从业30年来托举数百颗卫星奔赴太空,没有出过丝毫偏差。

退休仪式上,他热泪盈眶,为中国航天事业追梦奋斗的往事浮现眼前、历历在目。在多次航天发射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车著明挺身而出,和同事们一起为建设航天强国交出了一份份“高分”答卷。

航天界有句话,数据就是发射中心的产品——发射成功,要靠数据来判读;发射失利,要靠数据来分析。因此,数据处理能力被称为航天发射的核心竞争力。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事后数据处理能力几乎为零。每次任务完成后,都要派人把记录火箭飞行数据的磁带送到外单位进行分析处理,再把处理后的图纸带回来,来回一趟,短则30天,长则要等3个月。

车著明主动请缨攻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编制应用程序,成功开发出“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使发射中心事后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零的突破。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2007年10月21日,离预定嫦娥一号发射,还有3天。在最后一次总检查中,车著明发现地面有落点曲线,正常的话,弹道应该在理论曲线周围。但那一次,突然就偏离了理论曲线,“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对地面安全控制十分不利。”车著明说。

不能让嫦娥一号带一点隐患上天,也不能错失发射的“零窗口”!车著明带人连夜进入机房,逐行查阅计算软件的源代码,不眠不休,连续奋战三十多个小时,终于赶在点火发射前,将数据修改好。

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长征三号丙火箭起飞50秒后,安控显示屏上突然出现异常。当时,作为安控辅助判决专家,车著明双眼紧盯屏幕、面色凝重。指控大厅里已紧张到空气似乎凝固。

“怎么办?”现场人们心里都没了底。

异常情况出现后,他来来回回综合比对了几遍测控数据。“应该是设备跟踪问题,继续观察。”车著明语调轻缓,但透着自信与果敢。

电光石火之间,一场危机消除于无形之中。第58秒后,测控数据趋于稳定,火箭飞行各项指标良好,发射任务又一次获得圆满成功。事后分析表明,雷达数据的异常源于火箭搭载的某设备给出的下行信号不稳定。

创造奇迹的背后,是以知识为底气的厚积薄发,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苦煎熬。老车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老车工作起来“不要命”的故事,同事们不胜枚举。

就是这样的老车,开发了“火箭遥测信息快速处理系统”“航天发射数据快评系统”,研究液体火箭爆炸危害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液体火箭爆炸毒源强度及其在复杂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为航天发射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提供依据,论证建立“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节省了卫星燃料,延长了卫星寿命。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2016年,车著明的孩子车云力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追随父亲的足迹,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成为一名遥测系统助理工程师。从此以后,每次任务这对“航天父子”一个忙碌在指挥控制大楼的数据处理间,坚守数据海洋;一个在测试场坪,奋战遥测一线,成为发射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乘舟向天宫,载梦又启航。此次天舟六号任务,是车著明在岗执行的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用实际行动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庆贺任务成功的“大红屏”前,车著明和同事们合影留念,度过了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农历六十岁生日,眼里充满了对未来中国航天的憧憬向往。

“在父亲眼中,航天事业就是一条永远向前的长征路。”车云力坦言,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他埋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让他坚定地踏上航天事业这条长征路。

航天事业需要薪火传承,需要一代代接续奋斗。如今,车著明将航天报国的“接力棒”交到了车云力和技术部年轻一代的同事手中。退休仪式上,科技人员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再接再厉,持续学习车著明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中国航天事业再立新功、再创奇迹。

(作者:黄国畅 魏来 摄影:赵宜宁 张征宇 张硕)

【责任编辑:杨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