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程伟——细胞诊断的先行者
棒球帽、皮夹克、牛仔裤,一名年入花甲的“时髦大爷”停好大排量摩托车,信步走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很难联想到,这是一名医生,并且是在医疗检验战线上兢兢业业工作近四十年,荣获“白求恩式检验人”荣誉称号的业界翘楚,他叫普程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检验科医生。
换上工作服,普程伟收起潇洒不羁的风采,投入严肃认真的工作状态,和医院外判若两人。
普程伟是检验科血液体液学检验专业的负责人,多年来坚持细胞形态学的人工镜检工作,凭借多年的不懈坚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细胞形态学检查,指引、支持、协助临床对疑难病例进行诊断,可弥补仪器检测的短板。” 普程伟介绍。
一早,普程伟给一名患者打电话,告知对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报告的结果。“每次打电话都感到庆幸又沉重,庆幸是因为通过我们的工作,使患者在第一时间明确了病因,节省了时间,避免误诊、漏诊;沉重的是,在我们确诊的患者中,大多是患有血液系统肿瘤或疑难病。”普程伟说,现在很多医院不太重视人工镜检,针对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仪器检测无法准确识别异常细胞,时常会有漏诊或误诊的风险。
上午是医院血液体液室一天中最忙碌的时段,平均每天要完成近2000份血液尿液的样本检测。检验科血液体液学检验专业的尚柯医生正在对仪器检测结果进行人工审核,筛选出需要进行人工镜检的标本,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显微镜人工镜检。
普程伟介绍,“重视细胞形态学检查一直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血液体液学专业的优良传统,也是多年来保持传承的优势专业。近年来,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发展,从细胞形态学检查逐步转变为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简称细胞诊断),极大地提升了检验质量与水平。”
一份标本仪器检测图形提示异常,尚柯和普程伟沟通,决定对血液标本进行显微镜人工镜检进行确认。“每天大概这类仪器检测异常的标本有几十份,我们进行研判后,再镜检确认。“普程伟说。
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血液涂片,普程伟和邢莹(左)等同事认真观察血细胞形态。“在各种疾病中,可存在多种异常的血细胞形态,有些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急慢性白血病、皮肤淋巴瘤,反应性与炎症性疾病、各类贫血以及一些少见或罕见病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性脂肪沉积症、MYH9基因突变相关疾病等。细胞形态千变万化,识别细微的形态差别,诊断病情,其难度可想而知。”普程伟介绍,培养一名合格的形态学人才,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时间,甚至要“干到老、学到老”。
201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血液体液专业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得到了众多临床科室的认可。
邢莹向记者展示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和常规血液报告不同,该报告不但包含各项数据的的检测结果,还包括两张血液细胞的形态学照片,详细描述了细胞形态特征,结合全血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形成外周血细胞的综合检验诊断意见。
邢莹介绍到,“以往我们呈现给医生的是大量数据,医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这些数据。而现在的检验诊断报告,医生可以直接读取检验诊断意见作为参考,来判断下一步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另外很多患者在其他医院辗转较长时间没有确诊,来到我们医院后通过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结论或提示找到线索,完善相关检查后得以明确诊断;因此,也得到了不少患者的好评和信任,陆续收到多位患者的赞扬及锦旗。”
忙碌完上午的工作,普程伟和邢莹来不及休息,利用吃饭时间,受邀来到感染疾病科,和科室临床医生进行业务探讨。两个部门的医生利用午休时间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病例,交流“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的检测必要的前提和报告解读方法。
“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互通有无,提高了诊疗的效果,也体现出各科室对我们细胞诊断工作的需求和信任。” 普程伟说。
下午工作间隙,普程伟为几名学生讲解细胞形态的甄别技巧及临床应用。近几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诊断报告的数量逐年递增,涉及科室也越来越多,很多临床大夫遇到特殊病例会与检验科主动沟通,根据“细胞诊断”结果决定进一步检验或检查方案。随着“细胞诊断”的知名度逐步提高,一些外地医院的年轻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都慕名而来,跟随普程伟、邢莹团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临近退休,普程伟尽力抽出时间努力进行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开设全国形态学的应用学习班,另一方面到全国各地去宣讲细胞形态学的知识。
随着“细胞诊断”不断获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好评,这门较难掌握的“手艺”开始回暖,让普程伟倍感欣慰:“从2016年开始,我们医院每年有近二十几个进修医生来和我学习细胞诊断,我相信,热爱和从事细胞诊断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
由于在细胞诊断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21年普程伟获得了“白求恩式检验人”的称号,“细胞诊断”也逐渐成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在全国临床检验医学领域里一张闪亮的“名片”。
(视频:房小棋 王一辰 刘凯 图/文: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