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山奔赴大海,又从光电缆转岗光传输,李荣斌二十余载的“飞行航迹”
六月的文昌,清晨的阳光还不太刺眼,它直直穿过椰树的枝叶,在整洁的书桌上写下岁月的光影。李荣斌安坐在桌前,时而笔耕不辍,时而颔首沉思。
真情流露于笔下,回忆闪烁在脑海,二十余载的时光历历在目。这是他对航天、对通信、对系统最深沉的爱,他现为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站光传输技师。
李荣斌在伏案写作。
他是“一团火”,越山向海终不悔
李荣斌是1996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入职后开始从事航天通信工作,2013年调至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发射场通信系统第一批创业者,人称“老李”。
初见他时,就被他身上那股干练劲吸引。与他交流很舒服,他常和你打招呼,很平易近人,在他脸上很难看到半丝愁容。
老李是不太擅长用言语表达的,但讲述当年创业时,却不需要在记忆中打捞就能说半宿。“在没来文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年轻的发射场就像块河里的石头,一直沉浸在我潮湿而又柔软的心里,悄悄地关注,悄悄地凝视,悄悄地如种子般生根发芽!”
直到接到通信系统主干光缆线路建设的任务,将老李一行8人从西昌推向了文昌。线路勘测、光缆指标测试、施工协调等工作逐项展开,老李一行人背着竹竿大锤,扛着白灰,戴着草帽,挎着水壶,沿着高速路外百米一桩,给竹桩喷上鲜红的油漆,再用白灰标明方向。线缆布放的地方往往是淤泥遍布、杂草丛生,老李他们每天的鞋子都是先湿后干。
2013年李荣斌带头埋设发射场区光缆。
施工全面铺开后,跑工地是家常便饭,要给施工队确认线路走向,要检查开挖深度宽度,遇到阻拦的还要及时协调,防止耽误工期。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老李就是跟着施工队的节奏走,双休日、节假日几乎没有完整度过。
海南的夏天最是无情,黑豆大的蚊子最让人头痛。跑工地时,穿长衣服嫌热,穿短衣裤的话,蚊子成群结队而来,胳膊和腿都难以幸免。老李记得有一次队友黄金辉因为匆忙,穿了短衣短裤直奔工地,穿过一片树林,觉得腿上痒痒的,一巴掌下去居然打死了十三只灰白相间的蚊子。
“那天他的腿被蚊子叮咬的如同过了敏,肿起的疙瘩一个连着一个。”老李对这件事的印象特别深。到了晚上,洗过澡大家将浑身上下都涂上了花露水,嘴里直嚷嚷着痒。后来大家去工地都提前准备好长衣服,都知晓海南的蚊子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组长的带领下,老李他们历时一年,车辆行驶里程11231公里,布放光缆184公里,接续光纤5088芯,圆满完成了主干线路建设任务。那一天,大家看着镜子里又黑又瘦的自己,开玩笑说:“都变成单位的‘小黑’了。”老李在心里觉着:其实都是一个颜色,谁也别嘲笑谁。
“人活着,总要有点信仰。”老李说,自己讲不出太多大道理。他只知道,从走出大山到奔赴大海,自己走的每一步都有意义,这就够了。于是,他写下诗歌《将海岛的名字写在蓝天上》——
站在柔软的沙滩上
深情昂望
比海还深比海还蓝的天空
珍藏着多少为人不知的故事
吸引了不计其数关注的目光
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
用智慧创新托举着扬眉吐气的神箭
满怀期待遨游九天
铭记着想过白天思过夜晚的选择
毅然决然地将根深深地扎进海岛
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
建设着最美丽的家园
……
他是“一棵松”,任尓东西南北风
和往常一样,刚到机房,老李就争分夺秒行动起来,打开笔记、启动电脑、检查设备……
要知道老李原本负责光电缆岗位业务,在他眼里,错综复杂的线路从哪来到哪去都一清二楚,只要报出公里数,他就能说出在哪个位置,有没有接头。多年的时间里,这些数据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里,犹如图纸一般。每次遇到“疑难杂症”,他都能“手到病除”。
然而,挑战和考验总是不期而至。2017年10月的一天,单位领导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调换岗位,转到光传输系统。老李心里面明白,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一旦同意,就得离开“舒适圈”,从零起步重新学习业务。
“新形势转岗换岗是大势所趋,总需要有人站出来!”老李说,“领导都找上门来了,那就代表着组织的期望与重托,咱不能光考虑自身的一些小事,要多想想通信系统一流建设这些大事。”
开展岗位专业研讨交流会。
升级软件系统、优化工作流程、配置信息模块……那段时间,老李买来一大堆专业书,将桌上和书柜堆得满满当当。从最基础的学,从最简单的练,从设备构成到功能作用,从设备原理到连接关系,逐条逐项地学习,逐章逐节的思考。有段时间居家办公,他一口气看了好几本,上了几十节公开课,在前辈的足迹里,他不断汲取着基础理论的养分:“好像又找回了读书期间的钻研状态。”
这一刻,他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充电”。自我施压,自加砝码,跑完机房,充电学习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那阵子同事们谈说起一些大事、要事、新鲜事,老李却像是个天外来客,满怀好奇地聆听着,但要说起光传输系统,他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
“以前在光电缆岗位只能看到这个系统的局部,只要把光缆接上就行,而现在就是从全局出发处理问题,既要看链路,又要看设备,还要看业务配置等等,感觉人更全面了,排故障也更有效率。我现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处理业务,因为每次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也可以更了解整套系统的运作。”一个点串成了一条线,一条线连成了一个面,原先散落在地上的珠子被线条穿了起来,不仅整齐美观,而且容光焕发。
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加快转变。短短数月,老李逐渐成为业务骨干,在新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不凡成绩。对于老李来说,专业的成长与人生的航迹总是相伴而行。他还记得,中学沉迷过航空科学技术期刊等科技杂志。今天,新型号火箭不断入列,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步伐愈发壮阔。
路在脚下,走过之后才深有体会,老李如是说。他就是航天路上的“一棵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是“一面旗”,率先垂范做先锋
那一天,所有人都豪情满怀;那一刻,所有人都倍感荣耀。
时间回拨至2019年12月27日。在发射现场,当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飞向深空、刺破苍穹时,还有一群人身居幕后、默默奉献,这是老李转换岗位之后的“首战”,意义非凡,使命如山。长五终于回归,他隔着屏幕眼睛静静地盯着,一眨不眨,紧张裹挟着兴奋,焦急伴随着凝重。
李荣斌参与任务。
与以往参加的任务相比,这次保障线链路之多、更新速度之快、技术改进之急,这都意味着通信保障难度非同寻常。时隔908天,两年有余,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坚守。这段日子里,老李参加全系统的演练,举行分系统的应急,认真巡检每一个设备,细致检查每一个指标,精心组织每一次改造,竭力完成每一次攻关……他从事着严苛而繁重的工作,但这段时光仍成为他心中“最值得纪念的冬天”——
洁白的孤灯
倒映着追梦的身影
汗水又一次浇灌着宁静
飞舞的蚊虫撞击着玻璃的透明
年复一年
探索路径,寻找可能
萧萧的雨在屋檐挂起洁白的帘
辛勤的手试图解开阴云隐藏的谜团
几声蛙叫
裹满了漆黑
探索的脚步
在回望的眼眸中走过泥泞,跨过坎坷
“台前保障能手,台后无名英雄”。每个人提到老李都是竖起大拇指,真心夸赞不已。满腔热忱的精准服务,一丝不苟的认真保障,饱蘸热情的温暖文字……一言一行大家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头。
平时上班他总是早早到办公室,先进行卫生秩序的维护,接着开启一天的工作模式。定任务、定标准、定质量,每次的工作任务高标准始终如一;日常生活中他乐于助人,面对新上岗的人员,做好老大哥的角色,在专业学习时间将他们分成各组,组训帮训、悉心指导、填补短板、逐个突破。
“党员先锋”“先进个人”“学习标杆”……在朝着梦想前进的道路上,老李身上的“荣誉标签”越贴越多,“李荣斌”三个字俨然成为了优秀的代名词。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通信系统虽在幕后,不能亲临现场见证火箭腾飞,但他们是火箭的守护者,是天网的铺路石。正是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正是通过千千万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让追星逐月的航天梦遨游九天。
时间的脚步,片刻不停。20年奔波于此,让老李这个陕西汉子充满了南方椰乡的文艺柔情。46岁的老李已经习惯把自己在单位的点滴感受诉诸笔端,厚厚的笔记本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长短不一。
时光流转,初心未变;字里行间,满是坚守。随手翻开一页——
文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目光
文昌汇聚着五湖四海的力量
挑灯夜战的画面聚焦
刻苦攻关的场景再现
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 尽管已经强壮
语重心长的叮嘱如影随形
英姿勃勃
蓄势待发
万众瞩目
凝心聚力
深空准备好了最最热烈的掌声
彻夜欢迎
新来的客 追梦的人
(作者: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