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他们是航天发射中“离危险最近的人”

2023-09-04 10:3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初秋的清晨,天微凉,雄伟壮观的“功勋塔”,隐没在淡淡的晨雾中,黎明的发射场是那么的温馨而幽美。塔架下,瞪大眼睛盯着道路拐角处的安全员,一个个红白相间的安全帽与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的景象,对于给火箭注入“血液”的常规燃料加注团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们知道,发射场又要沸腾起来了。今天,请跟随笔者一起走进西昌发射场常规燃料加注团队,听一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今年37岁的李君,是常规加注偏二甲肼系统指挥员兼主控微机操作手,胆大心细,大伙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宝藏“指挥员”。从事加注工作17年,120余次执行火箭测试和燃料加注任务。每天他都有一堂“必修课”,那就是对错综复杂的所有管道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这既是多年形成的习惯,更是确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李君进行设备维护

面对系统复杂繁琐的工作,他始终瞄准“安全+可靠”这个靶心,及时调整人机状态,熟练掌握突发故障下的应急处置及指挥流程,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状态变化。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斗收官之战的燃料泄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首次全箭常规燃料泄回,谁都感觉压力大,桌面推演和实际操作是两码事,同事们心里其实都没底。”

2020年6月,万众瞩目的北斗收官之战,却在发射前夕因技术问题被按下了“暂停键”,全箭燃料泄回迫在眉睫。正准备松口气的李君临危受命,顾不上连轴转的疲惫,拿起图纸,和同事们开始连夜制定泄回方案。这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历史上首次全箭燃料泄回,他立志要带领团队拿下泄回任务的成功,确保北斗组网任务圆满成功,确保北斗卫星在西昌发射场全战全胜,这是李君与加注团队的约定,更是李君与航天的约定。抢险团队在未知的状态条件下,紧急实施剧毒燃料泄回,顶着毒气和热浪爬塔架、连管路、开阀门,上演了加注人的“最美逆行”,他们连续工作整整两天,安全泄回400多吨常规燃料,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时隔一年,李君又一次勇挑重担。当时,“风云四号02星”卫星发射在即,偏二甲肼推进剂加注后却发现某器件出现故障。面对突发状况,李君再次带领团队泄回单个助推推进剂,待故障排除后第二次成功把推进剂“挤进”火箭。之后,他大胆提出更换某滤网孔径的建议,经过各方反复论证,最终得到专家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加注可靠性。

类似的经历不止一次,但每次李君都能冷静处置,处变不惊。这得益于他专业技术过硬、理论功底扎实,靠着一身真功夫,在关键时刻,他演绎出了完美结果。

加注团队谁还没个“小秘密”。加注团队的张全宇刚来队里的时候,总喜欢戴手套。个人的隐私事儿,指挥员李君也不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喜欢戴就戴吧。直到某天李君查点号起了个早,迷迷糊糊瞅见张全宇“躲”泵间里蒙眼摸阀,一双手磕磕碰碰,又是水泡又是伤痕。李君既心疼又感动,是啊,在加注团队谁还没个 “小秘密”呢?

张全宇管路气密性检查

大伙都知道,燃料加注应急处置必须分秒必争,为此团队还专门组织了穿戴防护服穿戴比赛,张全宇每次都是第一名,还创造了42秒完成穿戴的纪录。高密度任务过程中,张全宇更是将他的防护服视为“生命守护神”,虽然穿着并不怎么舒适,冬天像冰窖,夏天像蒸笼,但用他的话说:“防护能快一秒,处置险情就能早一秒。”

执行任务过程中,张全宇需要不间断巡查泵罐间及其管线,面对易燃、高腐蚀的火箭推进剂,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他每次都要穿戴20多斤重、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具,这一趟下来,汗流浃背已经标配。虽然已成为团队中的佼佼者,但张全宇没有丝毫松懈。“在我们团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大家前进。”张全宇说。为练就过硬专业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安全准确,他们经过数百次的严格训练,每名操作手都能达到一模准、一口清、一次到位、准确可靠的要求,可以随时处置各种紧急情况。

实装操作帮带

无论走到哪,张全宇的心里总惦记着防护装具,脑子里总想着发射场。大家都说他是系统的“领头羊”,干起活来总冲在最前,每到放假却把调休机会让给别人。他知道自己欠家人的太多太多,每当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辛劳的妻子还有幼小的女儿,宇哥的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但是,他更清楚所有的这些割舍和付出都是为了什么……

“无形的力量来自坚定的信念和本领精神的代代传承。”张煌丰说道。2020年,常规加注控制系统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时身为加控台岗位主操作手的张煌丰,坚守在发射场改造一线。研究图纸、翻阅设备原理书、调试设备、记录表格与数据……每天都会加班学习到凌晨时分才上床睡觉。这便是他一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传授技艺

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金彦科来到加注团队后,就一直跟着师父张煌丰。执行贮罐改造任务时,张煌丰作为质量监督员驻厂跟踪40余天,期间发现贮罐内部存在大面积黄斑多余物,传统吹除清洗方法效果不佳。“洁净度是加注供气系统最为关键的指标,丝毫多余物都有可能给任务带来灾难性后果。”为了把问题彻底吃透,他利用微米电子显示器分析多余物的样品。

“谜底终于揭开了!”张煌丰形象的比喻道:“这就像一件容易掉色的衣服,你再怎么洗也很难解决掉色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完善了工艺措施和质量监督标准,并得到厂方专家的认可,确保了项目的按时竣工。“这次成功排故完全得益于师父对设备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了然于心,让我深受触动,我必须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从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像师父那样成为一名航天工匠。”金彦科激动地说道。每当有新同志加入,老师傅们都会从一颗螺栓、一根管子、一个阀门、一块仪表开始讲解,由浅入深,倾囊相授,既是师徒传承,更是为中心开启第三次创业新征程,着力加快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累积人才。

“3,2,1,点火!”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口令,火箭腾空而起,观看发射的人群中响起一片欢呼喝彩,看着“神箭”呼啸升空,加注队员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这些“与魔鬼打交道”的航天人,与危险相伴的日与夜里,他们是对流程、管路、螺栓“微雕”,练好本领挑重担,急难险重见担当。在反复单调的日常里,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以忠贞的坚守和艰辛的付出,确保了火箭的一次次一飞冲天。

(作者:张飞

【责任编辑:杨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