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技能大赛选手风采丨冯鑫凯:“火花”少年,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3-09-07 10:5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头戴面罩、手持电焊枪,银色的弧光里,映衬着一个聚精会神的年轻身影,他就是即将作为选手,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浙江省慈溪技术学院的冯鑫凯。

“‘好胜心’驱使着我不断进步”

18岁的冯鑫凯,在面对记者的镜头采访,毫不犹豫的说出,驱使他不断进步、得奖的源泉就是他的好胜心。冯鑫凯说,当他第一次踏进技校的课堂时,他是“懵了”,这里没有他所熟悉的黑板、课桌的讲堂,替代的,是机器的轰隆声,是电焊的四溢火光,是灯光在电扇转动下的忽明忽暗。站在车床前的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征服眼前的这块区域,去打磨制造精细的元器件和模型。

冯鑫凯说,对于建筑金属构造,入学前,他就是个“小白”。从装配到焊接,从调整、矫正到检查、标注,每一道工序,他必须紧紧盯着老师、教练的教学讲解和实际操作,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导致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纰漏。“我不允许我的作品,出现任何瑕疵”,水瓶座的他,每天都在和自己的作品较劲,游标卡尺就像是生长在他的手里一样,不停的去比对、矫正和图纸的误差,直到合格为止。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功”

8月的训练场,即使在大功率空调的不停运转下,车间的温度,还依然保持在30度以上,不对流的空气,蒸箱般考验着正在训练的冯鑫凯的耐力。图样分析、计算放样、切割折弯、装配成型、焊装调试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制作,他每48个小时,就得重复一遍步骤,而这一重复,就是3年。

“我基本上,每礼拜都能看出来他在进步”,作为慈溪技术学院技能大赛总教练的陈波,骄傲的对记者说。

建筑金属构造是一个难度极大、综合性很强的比赛项目,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件起码要熟练掌握冷作钣金工、装配钳工、电焊工、气割工4个工种的技能,包括识图、放样、下料、零件加工、装配成型、矫正、焊接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最后的世界技能赛场,要在22个小时内完成4个模块,最后组装成一个工件,这其中还要用4个小时来熟悉图纸,真正操作的时间不到18个小时。根据比赛规则,图纸在比赛前四天才开始公布,不到赛场,根本不知道比赛中会制作什么工件,评分标准也不会提前公布,对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是非同寻常的考验。所以,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选手,是孤独的。

“你会在制作的过程中开小差么?”记者看着镜头前局促不安的冯鑫凯问道。“不会”,他斩钉截铁的回答。“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比赛中,我都会将自己想象置身于一个‘大的玻璃罩’中,而此时此刻,只有我自己、工具和工件,我得把自己融入到工具中,去完成我的作品。”

“我喜欢的一句诗,就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你想过放弃么?”记者追问着冯鑫凯,“想过,但是我不能放弃。”“为什么”“因为已经走到了国赛这一步了,再努努力,就可以进国家集训队,就可以争取名额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了。”“你受过伤么?”“那是当然,就是刚刚给你演示打孔的那个环节,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我很粗心的,总是把握不好角度和力度,被扎过好几次。”冯鑫凯摘掉手套,给记者看了下他的手掌,由于长期训练的因素,加上项目的特殊性,他的手,根本不像是18岁,少年的手,沟壑交错,令人动容。

“我不是天赋型选手,所以我必须更加努力。”他学的专业是焊接机器人,而技能大赛中,建筑金属构造涵盖的专业是综合的,焊接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必须不停地去加强训练钳工、气割、冷作钣金等工序,去弥补自己的专业不足。他告诉记者,在每4个小时的训练后,他都会总结训练中的不足,然后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谋划准备,确保同一个失误不会出现两次。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选拔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的比赛的冠军,冯鑫凯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可以拿到2023年全国技能大赛、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的冠军,他告诉记者,虽然训练很辛苦,但很值得,或许只有在拿到全国甚至是世界冠军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吧。

结束采访后,冯鑫凯一路小跑回到了自己的工位,换上了年头看起来很长的工作服,上面不仅有他的汗渍,更多的,是这些年来,长久训练留下的“污渍”。

加油,“火花”少年~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