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接力30载 实现“植物保护自己”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组图]
中国网烟台10月28日讯 (记者 王瑞芳 刘桢珂)
益生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类有益微生物。
而植物有益生菌么?
如果有,那么植物的益生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10月27号,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代农业与食品赛道比赛现场,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何鹏搏博士后给了答案,提出了作物病虫害绿色解决方案。
何鹏搏(右)、何鹏搏的父亲何月秋(中)、何鹏搏妻子(左)一家人,30载两代人接力,让“植物保护自己”成为现实。
何鹏搏与他的团队,在认清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优缺点的研究基础上,从植物本身提取出有益的内生菌,用于防控作物病虫害。
依靠云南省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何鹏搏与他的团队颠覆性地独创了“以植物有益内生菌构建绿色屏障”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研究体系,创新研发了全新的产品体系,并在田间应用时再次开拓性地独创了“微生物菌粮”理论,将有益微生物大量养殖在田间,形成了强大的保护网来抵御病虫害对植物造成的威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农药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更好地解决了化学农药能解决的问题,实现“植物自己来保护自己”的绿色可循环模式。
据了解,这种通过植物内生菌构建绿色屏障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在经过多年的农田实践检验,以及多年的市场检验,防治有效率可达80%以上。目前,在防控柑橘黄龙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及植物病毒病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创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次实验的最终结果。
这项研究已持续了近30年,历经两代科学家的赓续接力得以完成。
作为前一辈的农业科学家,何鹏搏的父亲何月秋教授从1996年就开始了对植物内生菌的初步筛选工作。他1999年被云南省政府引入到云南工作时,整个云南都没有一家生物农药实验室。2000年的时候,何月秋怀着对微生物绿色防控的挚爱,组建了云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农药实验室,到目前共分离保藏了具有防病、控虫和促生长的植物内生潜力芽孢杆菌8000多株。这成为何鹏搏与他的团队研究植物内生菌防控的基础。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何鹏搏从大学一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学习摸索,后来接力父亲的研究,带领团队对植物内生菌进行了更深入的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微生物菌剂产品,经过8年的沉淀后,将相关成果应用于田间,推向市场。
何鹏搏说:“可以说我和现在的团队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才将“植物保护自己”这一理想得以实现。”
让已经习惯打农药的农户接受“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新技术,过程并不顺利,何鹏搏回想第一次在云南寻找柑橘黄龙病实验地的时候,很多农户对这项新技术并不信任,因为在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柑橘黄龙病无药可医。在此之前防治黄龙病的办法就是三板斧(杀木虱、栽健苗、砍病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浪费。
经过商讨,项目团队提出为愿意采纳的农户提供免费防治,并保证一旦防治失败,将赔偿相应损失。这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团队来说所要承担的风险压力很大。
顶着压力,他们终于在大理宾川宾居农场找到了第一位愿意配合的沃柑种植户,当时在她的10亩果园中,大部分都出现了黄龙病症状。经过实地考察后,团队提出了应用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黄化的黄龙病树成功转绿,并于当年挂果。良好的成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起来。
图片中为同一株树,由黄龙病到健康的变化过程。从左至右分别为:2020年2月20日、2020年3月26日、2021年3月28日、2021年6月27日的沃柑植株形态特征。
可以明显看出,果树逐渐旺盛的生长态势。
从2015年发现能有效防控黄龙病的内生菌株至今,“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项目理念得到了来自民间和官方的认可。经过多轮筛选与比拼,在美丽的金秋10月,何鹏搏代表团队来到山东省烟台市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赛场。
何鹏搏表示:“很开心参与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参加比赛有机会与很多专家学者一起学习、讨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参赛期间,不仅有机会与多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这种摒弃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让“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绿色可持续项目也获得了相关企业的青睐。
10月26号,在大赛签约区,何鹏搏代表云南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的比赛现场,这个来自七彩云南“植物自己保护自己”的项目吸引了多位专家的注意。
在总决赛比赛现场,经过项目展示环节后,进入到选手答辩环节,裁判们对于“植物保护植物”的兴趣浓厚,提出了很多问题,团队成员与何鹏搏一起上台完成了最后的比赛答辩。何鹏搏对于自己在本次大赛上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他希望通过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的契机,能够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并借助企业销售渠道让“植物保护植物”的科研成果惠及农业产业和广大农产品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