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苏州开幕
以青春之名的光影艺术与集深厚历史底蕴、浓郁时代气息于一体的城市文明,在碰撞之下将擦出怎样亮眼的火花?12月9日在江苏苏州开幕的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展览内植的价值追求和延展的文化思考正在与这座城市赓续的文脉形成回响。
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文联、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以青春、多元、创新为理念,以“新时代 新征程新伟业”为主题,分设科技新光、生活你好、绿水青山、古韵新风、家乡故事、爱和成长和魅力苏州·秀美太湖等单元。从微观而近距离的凝视,到宏观且更广阔的时空场域,青年摄影群体再一次的集体亮相,让观众看到年轻的眼睛日渐开阔的视野,看到青春的心灵充满个性的表达,看到摄影发展的新内涵、新活力、新气象。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常胜梅,中国摄协副主席潘朝阳,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于德海,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俊,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杨芳,苏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季珉,苏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倪彦,吴中区委常委、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健,吴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尤建丰,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益民,以及河北、上海、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甘肃、新疆、辽宁等地摄影家协会负责人,全国各地的院校代表、78名入展摄影师出席开幕式。
李舸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舸致辞表示,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展作品富有时代特色、青春风采,既有对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的展现,对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的彰显,又有对日常生活、社会热点、人间万象的观察,对个人成长、时代进步、理想追求的思考,体现了青年摄影人的精神气质、敏锐眼光和创新观念。李舸强调,青年是文艺事业的未来。广大青年摄影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新锐力量,积极推进新时代摄影事业高质量发展。
常胜梅在开幕式上致辞
常胜梅在致辞时说,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协精心打造的文艺品牌活动,既是青年摄影人的盛会,也是青年摄影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是本届大展的主题,充分体现了时代和人民对青年摄影家的深情期待。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镜头有方向,光影才能更美。希望江苏的摄影家能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镜头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记录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为本届大展“组织工作优秀单位”“优秀指导老师”“突出贡献单位”和入展青年摄影师代表颁发了荣誉牌和证书。
入展青年摄影师代表周志伟在发言中道出了青年摄影师的愿景与担当:“青年是时代的希望、是未来的力量,有梦想才会有作为,让我们以优秀的作品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如果说正在厦门展出的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如一场视觉盛宴,盛大而丰厚;在长沙举办的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恰似一盏清茗,需要静思凝神去品悟;那么,第五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便像一份甜品,精致而清新。
领导、嘉宾观看展览
开幕式现场合影
第五届青年摄影大展面向14-44岁的中国国籍青年人征稿,号召青年人积极利用摄影语言,描绘讲述新时代新征程的生动实践、感人故事和美好瞬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发有为、勇毅前行。大展吸引了11846人投稿,投稿总数为90417件/147635幅(包括短视频作品1095件),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含港澳台)均有来稿,并有旅居阿根廷、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等地的中国籍青年热情参与。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评选出的入展作品题材多样,异彩纷呈,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也有新颖、积极的艺术探索,凝结着青年对时代、对生活的思考。130名青年摄影师以自己的方式感知探寻大千世界,创新发展摄影艺术,创作出有烟火气、接地气、有灵气的摄影作品,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崭新风貌。他们或聚焦当代人的生活境遇,为当代中国人斑斓多彩的情感和梦想赋形;或深入挖掘本土的故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有意识地朝叙事、内涵和意义方向发展;或跨越时空去追溯、激活那些尘封已久的传统文化魅力,在与传统的交织中赋予新的表达;或关心自然、关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性发展,让影像的意义更丰厚更有力;或以青山绿水的物象来概括表达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形象转换为精神追求;或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视觉探索中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影像技术新特点……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当下年轻人的鲜明特点: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关注文化发展脉络,关注城乡生活面貌,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关注自我意识和成长,跨越专业界限,大胆创设未来,链接艺术与科技、传统和当代。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主展场设在苏州吴中区美术馆,集中展出本届大展119件入展作品,分展场设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示部分精选作品。徜徉展厅之中,摄影创作生力军张扬的青春力量充分涌动,这种力量中不仅散发着与这个时代合拍的审美意趣,更包蕴着无限可能的希望。本次展览是青年摄影人的一场互动对话,更是静态摄影、动态影像、混合媒体的跨界呈现。每组作品都散发着不同创作者直面自我、社会、世界时所流露出的个体性,它们彼此碰撞、共振,最终形成了一场青年摄影的合奏。
展览的策展设计试图构建出独特的场域,使青年摄影师作品共场并立、产生共振,寻找青年摄影在当下更为深层的“定义”可能,并以此为标本关注中国当代青年影像创作的视点。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蒋澍介绍,青年人的摄影往往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他们将对生活、环境的敏锐意识引发的思考反映在作品中,他们更愿意尝试新技术、新风格和新主题。为更好地展示年轻摄影师的才华和观点,根据这些特点和属性,策展团队将展览呈现的重点建立在与年轻摄影师产生共鸣方面。他还透漏,此次策展还使用了人工智能“参与”辅助设计。
展览现场
从平面展示到立体构建,从静态呈现到动态演绎,在热情与灵感的浇筑下,展览通过精心设计的空间、独特的灯光与色彩、创新的呈现方式,使用纸质照片、数字屏幕、混合媒体装置等多种富有吸引力的讲述方式,在环境、空间、作品之间寻求平衡,通过二维平面艺术语言与三维空间艺术的交叉,完成信息传递与视觉呈现。在主展场的设计上,策展团队因地制宜,再造空间:使用橙黄、深灰的色块组合,充分体现年轻人影像的多样性;打破平面展墙的设计,将其中一面展墙制作成折页样式,让作品跳脱而出,提升了空间感;巧妙利用灯箱设计、落地装置,调整观展节奏。展出作品装裱精致,策展团队根据作品特性和内容定制了不同工艺的边框与之匹配。别出心裁的是,展场入口设置了手触观展计数装置,可以让每位观展者留下印记,充满仪式感和参与感。展览刚开幕1小时,数字就指向了1016,足见展览的吸引力和热度。
展览现场
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一层的分展场,环形的落地窗让展厅光线充足,还拥有绝佳的视野,可外观运河一景宝带桥。结合空间的流动性及通透性,展场并未搭设展板让作品上墙,而是主要采用黄色长条木板架将作品打印成折页长卷放置于上,让观众可以低头观影、抬头赏景。还有部分作品在钢架展架进行展陈,从作品到设计都彰显青春洋溢、充满活力的气息。考虑到吴文化博物馆是年轻人中意的“宝藏博物馆”,展场还特别设置了打卡地——青年摄影大展动态海报和翻涌的纸艺海浪装置,以示青年是中国摄影生生不息的“后浪”。新颖的展览吸引了江苏广电阳光小记者们前来打卡录制视频。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开幕式后,李舸以《轻抚典藏的瞬间》为题为青年摄影师进行讲座。他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收藏反观摄影创作,深入浅出地梳理、提炼摄影史脉络和闪耀其间的经典之作,从具体实例出发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为青年人的创作指明了方向、输送了养分。
伴随展览开幕,“文化传承中的青年担当”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指向展览内在走向纵深的理论追求。南京大学考古系教师王一如,青年摄影师、第四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入选作者郭珈汐,青年作家石一枫,环球行摄作家罗晓韵,历史收藏博主、博物馆摄影师黄翼(@动脉影),《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主任施艺等,共赴一场关于艺术、关于文化的延展探讨,从摄影、文学、音乐、美术、考古等不同领域展开跨界交流和思想碰撞,展示了青年文艺工作者多元的创作风貌和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实践,进行了对传统与当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思考和回应,凸显了不同文艺门类“术”的差异和“道”的统一,表达了青年人在拥抱无限可能性的同时,致力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青年担当。
与展览紧密呼应,“探索边界”青年大展摄影工作坊同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摄影家、策展人傅拥军,摄影家塔可作为导师分别以“图像与记忆:苏州城市文化的视觉表达”“新影像志——在地项目创作实践”“从纸上到路上:如何把历史古籍译成当下影像”为课题,带领青年摄影师进行分组创作实践,对青年摄影师摄影主题的选取、锚定,视觉叙事、视觉修辞等作具体和切实的指导,锻炼与确立青年摄影师思考的独立性,实现摄影语言表现能力的有效锤炼和充分发掘。同时,三位导师还将围绕各自的摄影课题,就如何拓展影像创作的边界等话题,做客直播间与线上网友进行交流和分享。
全国青年摄影大展是中国摄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凝聚青年摄影人才、推动青年摄影工作的重要品牌活动,多年来发现和推出了一批才华出众、多元开放、独立创新的摄影人才。本届大展由中国摄协摄影教育委员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江苏省摄协、苏州市文联、苏州市吴中区委宣传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承办,苏州市摄协、吴中区文联、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苏州太湖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展览将展出至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