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发布 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记者刘桢珂摄影
中国网北京1月5日讯(记者 刘桢珂) 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执行副主席蔡晨风介绍《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湘潭大学)基地主任、湖南警察学院校长廖永安;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出席发布会,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法律顾问处处长王琳洁主持本场发布会。
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执行副主席蔡晨风就《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有关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介绍报告的编写背景和有关考虑
商事调解是一种既古老又新兴的纠纷解决方式。古老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和为贵”的思想,在宋明清三个朝代,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为了有效化解商事纠纷,实践中形成了商事调解的雏形。新兴是因为,随着国际经贸往来密切,商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往来多了,难免磕磕碰碰,更加高效地化解争议在“效率至上”的商事活动中尤为重要,商事调解以非对抗性、解纷快、成本低、当事人对调解程序和结果的可控性强等独特优势,日益成为商事纠纷的重要解决方式,并与诉讼、仲裁共同构成商事争议解决的“三驾马车”。
商事调解作为一种非对抗性纠纷解决方式,也是中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调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 坚持好、发展好,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商事调解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商事调解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对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事调解体制机制意义重大。
从国际来看,商事调解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商事纠纷解决方式。特别是2019年《新加坡调解公约》开放签署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致力于完善本国的商事调解法律和制度,积极推动商事调解的发展,着力提高自身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商事调解的发展水平也已成为全球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2022年世界银行推出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将“商事调解”列为其中一项重要评估指标,世行认为,“运作良好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健康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而其中效率和质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事调解追求案结事了人和,能够做到“事心双解”,对帮助企业高效解纷、维持正常商业运转、助力改善营商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在全球商事调解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景。商事调解的组织数量日益增多,商事调解员队伍不断壮大,商事调解的社会影响逐步提升,商事调解的文化日渐浓郁。但是,目前我国商事调解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包括底数不清、影响力不够大,无法满足商事主体旺盛的服务需求、宣传力度不够等。
为了不断推动中国商事调解事业健康发展,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于2023年启动了《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编写工作。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是中国最早从事商事调解工作的机构,迄今已有30多年历史,是我国商事调解事业的先行者、实践者、探索者。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充分肯定了中国贸促会在国际经贸仲裁、知识产权服务、商事调解等领域的积极探索创新。在新时代,我们希望通过持续发布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中英文版,为推动中国商事调解高质量发展和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商事调解故事贡献力量。
为确保《报告》既有理论支撑又贴合调解实践,中心委托了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湘潭大学)基地主任廖永安教授团队承担研究与编写任务。编写这份报告主要有以下目的:
第一,摸清底数,尽最大努力呈现中国商事调解的发展全貌。尽管商事调解在我国取得长足发展,但目前对于全国范围内商事调解组织的数量、性质、登记方式,调解员数量、任职资格等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也缺乏系统阐释商事调解年度发展全貌的年度型报告。因此该报告希望能够及时总结我国商事调解事业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和经验做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在下一步工作中行之有度、操之有方。
第二,找准问题,探寻推动我国商事调解发展的“良方”。当前商事调解面临许多问题亟需解决,例如商事调解的立法模式、商事调解组织的性质与监管、商事调解员的职业化发展路径、商事调解的国际化服务水平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事调解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报告希望能够通过大量调研和座谈,从不同主体视角,总结全国各地商事调解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对可能制约我国商事调解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三,扩大影响,增加全社会对商事调解理念的认同。商事调解植根于中国上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传统理念,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扩大商事调解理念的传播,让更多的国内外商事主体认识、认可、选择调解,让调解这朵“东方之花”在全球绽放得更加绚烂。
其次介绍报告的编写过程
为扎实做好报告编写的各项工作,课题组从写作框架、编写方案、调研安排,到座谈提纲、调查问卷,都做到了精心筹划、反复论证。在撰写初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仲裁委等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对报告撰写方案研提了诸多宝贵意见,为高质量完成报告的撰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报告撰写期间,课题组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先后赴杭州、南宁、深圳、上海、武汉、香港、澳门、珠海、哈尔滨等11个城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各级法院、调解组织等相关方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素材。同时,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积极发挥拥有66家地方和行业调解中心的工作网络优势,请山东、四川、浙江、湖南、陕西、甘肃、广东、广西等地10余家贸促系统调解机构在当地同步开展调研,提供了宝贵的调研成果。课题组还面向全国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发放了调查问卷,获取了真实的一手数据。该工作也得到了蒋惠岭院长牵头组建的中国商事调解发展合作机制的大力支持。
为充分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课题组综合采用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整合大量调研资料,以期精准呈现中国商事调解的现实图景,勾勒中国商事调解的发展远景。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与湘潭大学课题组密切配合、协同攻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最终将这份报告呈现给大家。
最后,介绍报告的主要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这是我国第一份体系化阐释中国商事调解发展情况的全面型报告,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报告从中国商事调解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既系统梳理了相关顶层设计,又分析总结了地方实践经验,既回顾了商事调解的历史发展演变,又聚焦于2022-2023年最新年度进展,既“把脉问诊”,分析当下商事调解面临的六大关键问题与挑战,又“开方抓药”,系统地对商事调解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六方面建设性意见,共17万余字,五大章节。报告评审专家认为“该报告涉及商事调解法律规范梳理、商事调解实践状况调研、商事调解重要理论问题研究,精准呈现了中国商事调解的发展全貌,形成了体系化的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编写结构”。
第二个亮点是,这是一份实践化导向与学理化阐释紧密结合的研究型报告。商事调解是一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纠纷解决方式,具有鲜明的实践色彩。同时,商事调解作为一项新兴事物,极具理论内涵和学术争议,有关商事调解的法律属性、商事调解的协议效力、商事调解协议的执行机制等问题仍需形成理论共识。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回应问题,始终坚持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充分展现了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第三个亮点是,这是一份数据详实、素材扎实的参考型报告。报告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商事调解的组织数量、人员数量、业务数量等重要行业数据,剖析了国际商事调解的典型案例,对全国商事调解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精准统计与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等地的商事调解创新举措,总结提炼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启示,为我国其他地区推动商事调解发展提供了操作性强的发展思路;报告还回应了备受关注的商事调解立法问题,围绕商事调解立法的基本范畴、模式选择、结构设计、内容安排做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具体路径和方案,相信这份报告能够为改革决策者、实践探索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较为扎实的实证素材和行业信息。
以上是对《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执行副主席蔡晨风 中国网记者刘桢珂摄影
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中国网记者刘桢珂摄影
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5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商事调解年度报告(2022-2023)》。中国网记者刘桢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