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新春走基层]我在中国造火箭 力箭二号研发进度披露

2024-02-07 09: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记者 杨佳 摄影报道

【引语】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国内商业航天兴起,一批商业火箭、卫星初创公司破土而出。当前,在航天发射高需求的强力带动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在迈向高速发展期。

17日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为中国空间站送去了5.6吨的物资。在地平面之上约400公里高的中国空间站里,航天员长期在轨工作生活,最喜爱的食物就是新鲜的水果。

将来,天地通勤飞船可能更加频繁,甚至是一周一次。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向中国网记者畅想了未来的场景。那样,航天员就能更加便捷地吃到新鲜的水果,当然,上行实验物资也将更加频繁。

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套低成本的货物运输系统。

2023年,中科宇航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以低成本货运飞船与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的船箭协同解决方案,成功入围中国空间站低成本运输系统方案征集的竞标,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体的支持,进入了方案详细设计阶段。

那么,作为天地穿梭的“快递小哥”,力箭二号拥有怎样的优势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中科宇航副总裁杨浩亮和技术总监廉洁。

4人发射一枚火箭

杨浩亮向记者表示,力箭二号将实现快速部署发射,具备每年发射二三十次的能力。

拥有这样的发射能力,这意味着火箭的生产、测试、发射等各个环节都要跟得上节奏。

力箭二号通过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三化”设计,采用一型发动机、一个贮箱模块,成熟度高,产品线统一,批产能力大幅增强。

两年前,中科宇航的首型火箭——力箭一号首发成功。当一枚高30米,直径2.65米,重达135吨的庞然大物飞向天际之时。很难想象,4个人就可以完成这枚火箭的发射任务。中科宇航技术总监廉洁告诉记者,力箭一号的航电和飞控系统可以实现118个流程自动运行,真正实现一键式发射。他强调,这套构架同样将应用到力箭二号的身上。

同样,力箭一号采用水平对接、水平运输、水平测试,在发射场整体竖起到垂直发射状态。“三平一垂”的起竖发射模式可以将发射场工作周期缩短到7天。缩短火箭在发射场时间,相应的支持工作将大幅减少,也就相应降低了成本。廉洁说,这一理念也将继承到力箭二号当中。

研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向上攀爬

力箭二号是基于液体通用芯级构型的二级捆绑运载火箭。火箭芯级采用液体串联布局,芯级外侧并联两枚通用芯级模块。

力箭二号的通用芯级直径设定为3.35米。了解中国航天各型火箭的朋友,会发现这是一个熟悉的数字,从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系列火箭的芯级直径均为3.35米。目前,包括双曲线二号、天龙二号等火箭芯级直径也是如此。

廉洁告诉记者,力箭二号的芯级和助推器也都采用通用芯级,这样一来,火箭主要模块的设计、生产工艺和加工制造的流程,都能够得到很好保障,实现快速、降本的目标。

廉洁坦言,力箭二号的研发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经验积累,同样也继承了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的宝贵经验。

放眼中国航天,不仅仅中科宇航一家如此,几乎所有航天科技企业都是如此,站在了中国航天事业乃至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肩膀上前行。

液体火箭变化更多 应用更灵活

说起力箭二号,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提力箭一号。因为,它们出自相同的研发团队。在力箭一号成功首飞之后,他们便投入到新型火箭的研发当中。

杨浩亮告诉记者,力箭二号的研发继承“前辈”的基因,延续着产品思路和设计理念。高成熟度和高集成性的技术和产品,降低了研发量的占比。他表示,两型火箭不同之处是动力系统,力箭一号采用固体推进剂,而力箭二号采用液体燃料。

液体火箭的应用更灵活,通过推进剂分布式加注,一举提高火箭规模和易用性,可以通过调节推进剂加注量实现灵活的轨道,并可以通过加减助推器实现火箭运载能力的梯度跨越。

杨浩亮透露,计划将在今年完成力箭二号的研制工作,明年上半年完成总装,随后在6月择机进行发射。

力箭一号的历次发射都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中科宇航专有发射工位执行。

杨浩亮向记者透露,力箭二号将力图实现在一南一北两地发射的能力。他表示,目前中科宇航正在原有的固体火箭发射工位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未来将具备液体火箭发射能力。此外,位于海南的文昌商业发射场二号液体火箭发射工位也将于今年6月形成发射能力,这个通用发射工位将可以发射多家火箭企业的十多个型号的火箭,其中也包括力箭二号。

未来,力箭二号将根据搭载的航天器的轨道,选择适合的位置实施发射任务。

将验证可回收技术 开发太空旅游

“快”“可靠”“低成本”,是两位被访对象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低成本是商业航天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

目前,中科宇航的运输成本大约在3.5万到4万元每公斤。杨浩亮希望,未来能压缩至2.5万至3万元每公斤,甚至更低的水平。

说起降低成本的话题,可回收是火箭研发企业绕不开的技术路线。

杨浩亮告诉记者,力箭二号将在完成首飞后尝试可回收的相关技术。他表示,可回收技术的验证需要有一个过程,将百吨级箭体,从百公里高度,以百公里每分钟速度回收回来,需要解决轻质化箭体结构、兆瓦级气动热预示和防护、高速回收控制等难题,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群。他强调,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即使是验证的过程,仍会以完成主任务为主,回收作为搭载试验,直至成功。

在中科宇航办公大楼的一层大厅里,显要的位置矗立着三枚火箭,分别是力箭一号、力箭二号和太空旅游飞行器。

这样的展示,显示出中科宇航未来也将踏足太空旅游赛道。乘坐太空旅游飞行器飞越亚轨道,体验一把上帝视角。杨浩亮预测,太空旅游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杨浩亮讲,太空旅游飞行器将使用已经得到验证的可回收技术,同时,也将是进一步积累技术的过程。从商业角度讲,这也是在逐步释放技术风险。

未来发展将继续加速

中科宇航成立于2018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杨浩亮、廉洁和企业的300多名员工都很年轻,但平均又都有十年以上的火箭研发经验。

从业的这十多年,廉洁切身感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他感叹,"我们从把想要的东西送入太空,变成了把想要的东西送到想要的地方。”他强调说,这种改变反映出我们国家使用太空能力的巨大飞跃。

他告诉记者,这正是让他为之自豪,并奋力为之奋斗的事业。

2023年,中国航天执行近70次发射任务,其中不乏商业航天企业的身影。新闻报道中不断充斥着商业航天的信息,首飞成功、试验技术取得突破……

2024年,中科宇航将迎来6次发射,任务量较去年有爆发式增长。杨浩亮说,这背后是用户对力箭一号火箭发射可靠性的认可。1月23日12时03分,中科宇航研发的力箭一号遥三运载火箭·欢乐春节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用一次任务圆满成功打开了2024年高频次发射的大幕。

开年来十多天时间,中国航天已经执行了五次发射任务,其中三次发射都是商业火箭,此外今年还将迎来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嫦娥六号等重要发射任务,可以预见,2024年又将成为中国航天事业恢宏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及2024年经济工作时,专门提到打造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国家对整个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视。

杨浩亮讲,商业航天是中国航天的一部分,对商业航天的重视,表现出国家对未来太空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机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将为中国航天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