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两会特写丨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村书记代表共话和美乡村建设

2024-03-08 19: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7日晚,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北团驻地一层公共休息区,6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议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等相关话题。(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乡亲们吃上生态饭、挣上旅游钱,住进了新房子。谁还想走,谁不想留?”

“乡村振兴不能‘穷折腾’,也不能搞‘花架子’。”

3月7日晚八点多,记者经过天泰宾馆大厅休息区时,被这段对话吸引。只见6位佩戴出席证的代表围坐在一起热聊。

经询问得知,这6位代表都来自河北团,其中5位代表是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分别是邯郸市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衡水市饶阳县端午村党支部书记郑志辉、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承德市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邢台市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另1位代表是现任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水电队队长的河北人谭双剑。

河北团一共有8位代表是村党委书记。全国两会期间,每天晚饭后,只要有时间大家都会聚在驻地休息区交流谈论,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或分享发展成果,或相互答疑解惑。

陈春芳代表是连任两届的人大代表,他告诉记者,这个分享会是从上一届开始的,最初由“老大哥”侯二河代表发起,现在就成了一个“不约而来”的聚会。“每次我们8个人未必都能到齐,但只要晚上有时间,我们都会来这里说说心里话,分享经验和建议。”陈春芳说。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根本在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养用好乡村人才。这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为新征程上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

“让有知识、有能力、想干事的青年农民看到希望,找到平台,发挥作用。”侯二河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农民培训教育规划,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科技示范园区、实习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就近就地培训一批“种田能手”。

在白沙村当了40多年村书记的侯二河聊到了乡村人才相关话题,如今的白沙村有一支“爱农业、爱农村、懂管理、会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成为村子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余代表们也频频点头,各抒己见。

“去年,我们村引进农业无人机,从一天喷洒十几亩地到500亩地,效率大大提高,这都是我们在县里组织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学到的。这让我更加感觉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很重要啊!”范振喜说,2014年周台子村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到目前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近6万人次,年均纯收益300万元。

“山还是这个山、地还是那块地,我们村依托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留住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如今,乡亲们吃上生态饭、挣上旅游钱,住进了新房子。谁还想走,谁不想留?”陈春芳建议,在自然美、乡土美、人文美三者融合上下足功夫,把农业做成产业化,把旅游做成规模化,把康养做成市场化,以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绿色共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以我们黄儿营西村为例,通过生产、销售电线电缆,以工业反哺农业,以产业带动共同富裕。去年总产值达210亿元,纳税额超2亿元,人均收入达10万元。”宁小五代表认为,乡村振兴不能“穷折腾”,也不能搞“花架子”,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发展路径。产业发展好不好,农民收入是最好的证明。居住环境好不好,农民的感受最真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郑志辉代表建议,和美乡村建设应尊重其独特的地理、风俗及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凸显乡村特色,发挥好乡村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对中心村做‘加法’,‘空心率’高的村做‘减法’,具备开发的村做‘乘法’,有序地推进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村发展的独特模式,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郑志辉说。

作为基层农民工代表,谭双剑扎根外省市二十余年,但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建设,经常加入到这个座谈会中。“听几位书记探讨家乡的发展,让人振奋,家里的发展搞好了,出门在外的农民工也不能忽视。” 谭双剑说,让农民工更好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是他关注的话题。他建议,优化户籍制度,完善配套设施,让农民工能够更便捷、更舒适、更快速地融入城市生活,也便于每一个农民工能更好的投身于城市建设中。(中国网记者  裴希婷、董宁)


【责任编辑:裴希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