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盐碱地上建光伏 光伏板下种蔬果
3月15日,村民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的龙虎山光伏蔬菜基地管护豆角。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拍摄的龙虎山光伏电站(无人机照片)。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拍摄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和光伏蔬菜基地大棚(无人机照片)。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村民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的龙虎山光伏蔬菜基地大棚内管护圣女果。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的龙虎山光伏蔬菜基地拍摄的茄子。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村民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的龙虎山光伏蔬菜基地大棚内管护茄子。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3月15日在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的龙虎山光伏蔬菜基地拍摄的豆角。
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王堂南村曾有不少沙质盐碱撂荒地。近年来,当地以“农光互补”模式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由大唐(海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王堂南村沙质盐碱撂荒地上,建起了占地约1700亩的龙虎山光伏电站。同时,该公司在专家的指导下改良沙质盐碱地,在光伏板下搭大棚,建起了光伏蔬菜基地。基地种有辣椒、茄子、豆角、圣女果等蔬果。如今,昔日的盐碱撂荒地不仅持续产出绿电,还帮助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