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绿色考察”理念贯穿“秦岭站”建设 让南极科考更清洁

2024-04-10 15:3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10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顺利回国并停靠奥帆基地码头。中国网记者 戴凡摄影

中国青岛4月10日讯(记者 戴凡 杨佳)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于4月10日顺利返回国内并停靠奥帆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当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返航新闻发布会在青岛举行。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郭利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主任刘顺林、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张北辰、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副领队谢健,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自然资源部新闻发言人王永梅主持本场发布会。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张北辰介绍本次考察取得亮点成果。中国网记者 杨佳摄影

发布会期间,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张北辰在回答关于秦岭站建设当中,贯彻“绿色考察”理念有哪些体现的问题时表示,极地考察过程中始终践行“绿色考察”理念,严格遵守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相关要求,集约化管理建筑材料,减少对南极现场的扰动,减少临时设施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和活动范围,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建设运维目的。

一是建筑材料上主要采用钢结构、一体化墙板、实木等环保型建筑材料,具备易安装、易清理、对南极自然环境影响小的特性,同时考察站达到使用年限后可回收再利用。

二是秦岭站现场建造主要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包括钢结构、建筑模块及模块内装等,较传统建筑减少了大量现场加工量和湿作业,整体建筑具有高度集成化、质量可靠、施工迅速快等特点。建设物资全部采用集装箱或钢框箱打包运输,大大减少了零散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对现场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如金属、木材、板材、塑料等垃圾均及时清理并分类储存到指定的集装箱内,施工任务结束后集中运回国内统一处理。

三是秦岭站采用多能互补微网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系统,优先使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系统设置智能微网监控及能量管理平台,用于各种电源的启停控制和蓄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实现绿色能源环保运行。根据功能分区的使用特点,建筑内部越冬、度夏区域实行独立能源供应,度夏宿舍及海洋实验室在冬季仅维持值班温度,降低能源消耗,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量,实现智能运维管理。

4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缓缓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并将展开为期三天的开放日活动。中国网记者 杨佳摄影


【责任编辑:刘桢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