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山水工程让荒山披绿装

2024-04-22 09:1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航拍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山东讯(记者 郑亮)沂蒙山区域位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内,北连华北平原,南接江淮平原,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成功申报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全国“十四五”第一批公布的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之一,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部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有害生物防治、森林保育、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山造林、废弃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地质环境问题治理修复、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水生态水污染治理、农村污染防治、土地整治等53个治理工程,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的东汶河流域过去因荒山坡地较多,植被覆盖率低,导致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表土流失,基岩裸露,土壤有机质及营养元素流失,耕地被洪水带下来的泥沙淹没。致使山上土壤变浅薄,山下耕地退化,自然植被退化,生态功能衰退。植被的退化又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作为生态修复工程中土地整治与水土保持主体修复单元,总面积15平方公里。片区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全市“一河三区八单元”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实现以流域修复为主线,上游下游联动治理,山上山下一体化修复的思路,形成林、田、水要素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

工程区内通过荒山绿化有效的提高了植被覆盖面积,种植侧柏、黑松、楸树、乌桕、黄栌、五角枫等当地树种20万株,总计完成造林1200余亩,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800余亩,改善了区内的植物多样性,提升了公益林质量。

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首要解决的便是水的问题。工程区内修复了具有北方特点的季节性河流小微湿地2km,汪塘型小微湿地2.1公顷,配套建设了1座泵站、4座地埋式蓄水池,铺设输水管网1.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公顷。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工程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护林员、消防员等岗位,采取“以工代赈”模式来增加收入,让群众从生态环境的提升中切实受益。

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生态保障。同时也让村民在参与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起到生态环境保护科教宣传的目的。

航拍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工程通过荒山绿化有效的提高了植被覆盖面积,种植侧柏、黑松、楸树、乌桕、黄栌、五角枫等当地树种20万株,改善了植物多样性,提升了公益林质量。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工程区内修复了具有北方特点的季节性河流小微湿地2km,汪塘型小微湿地2.1公顷,配套建设了1座泵站、4座地埋式蓄水池,铺设输水管网1.6公里。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及林分质量改善,预计可年增加林业碳汇约1500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为当地居民提供护林员、消防员等岗位来增加收入,让群众从生态环境的提升中切实受益。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责任编辑:杨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