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世界地球日 | 打造生态修复保护“沂蒙样板” 系统治理让红色老区再现“绿水青山”

2024-04-28 15:53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临沂市委常委、副书记戚军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临沂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变化。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截至2023年,全市空气、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土壤安全总体保持稳定;林地面积位居全省第1位;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高质量推进;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成为金字招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全市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4月22日,临沂市委常委、副书记戚军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致辞中向来宾展示了近年来临沂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变化。

这些年临沂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工作?如何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构建“临沂模式”?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沂蒙老区,看看这里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的旧貌换新颜。

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分布图。临沂市山水办 供图

新工程让老区生态焕新颜

沂蒙山区域位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重要水系骨架内,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长久以来沂蒙山区域内都存在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水土流失、矿区土地损毁、河流生态径流不足、水环境质量待提升等生态环境问题。2021年,临沂市成功申报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工程是全国“十四五”第一批公布的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之一,建设周期为 2021年-2023 年。工程总体划分“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水安全与水生态修复区”3 个修复区域,以及森林提质主体修复单元、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与修复单元、水源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单元等8 个主体修复单元,构建从源到汇的“一河、三区、八单元”生态保护与修复格局。

沂南县西高庄片区是水土保持治理提升的典型修复工程之一。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建立生态修复“临沂模式”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对临沂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当地通过统筹谋划、以点带面、从源到汇保障生态安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临沂市坚持“由单一领域重点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由短期产生时效向长期保障成效转变、由注重探索尝试向深入总结理论模式转变”,走出了“系统修复、自然修复、多元结合”的生态修复道路。

位于沂南县岸堤镇王山峪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坚持系统生态修复模式,实现以流域修复为主线,上游下游联动治理,山上山下一体化修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修复的过程中,当地以沂河为主线,围绕水源涵养不足、水土流失、水污染与水生态等问题布局生态修复单元。在上游实施污染灭源治理、提升植被覆盖率涵养水土,确保源头水质安全;中游大力水土保持;下游大力开展水质净化、河道水环境整治,确保苏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整体修复提升流域生态环境。

沂南县孙祖镇西高庄片区水土保持治理提升项目片区按注重生态环保、自然修复为主、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进行修复。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临沂将覆绿作为自然修复方面的主要发力点,实施荒山造林,着力提升森林质量。通过修复工程改善原有森林结构,营造了健康、多彩的复层林、异龄林、混交林,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面对北方枯水季节河流生态径流水量不足的问题,临沂市采取建设沿河小微湿地及必要溢流堰等拦蓄措施调蓄径流。在拦截沉积上游泥沙、减低洪水对河底冲刷的同时,为水鸟提供了栖息地,有效改善了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蒙阴县银麦河生态治理工程使河水可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流域林草覆盖率达到 26%,新增挺水、沉水、灌木植物品种20余种,实现排涝行洪、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等效益和谐统一。图为治理前后对比。临沂市山水办 供图

在修复过程中,临沂市注重区域自然要素、地方产业和人居环境的结合,打造“科学工程”“普惠工程”和“民心工程”。积极探索区域内“整山、保水、育林、治田”模式,提升生态治理实效。鼓励推行“以工代赈”,引导群众了解工程、支持工程、参与工程,让群众从生态环境提升中切实受益。

沂南县孙祖镇西高庄片区水土保持治理提升项目将大面积荒草地或低质农田整治为优质农田,通过种植小米及其他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当地村民表示,土地整治后可实现年增收4000多元。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打造生态修复保护“沂蒙样板”

沂蒙山区域山水工程实施后,区域内实现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1万余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近30万公顷、生态覆绿665余公顷、水土流失治理3.5万公顷,使临沂市植被覆盖率、碳汇增量及生态服务功能稳步提升。当地构建了“红色文化+绿色发展”新体系,推进“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使其特色产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提升了整体效益。先后出现沂南县东汶河流域水土保持项目、沂水县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费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一批示范工程,打造了生态修复保护“沂蒙样板”。

费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解决区域生态问题。治理后实现耕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质量有效提高、生产条件全面改善,后续农民收入将持续增加。临沂市山水办 供图

沂水县退化公益林修复与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片区按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进行。通过项目实施,当地构建起稳定、健康、优质的森林生态系统。项目区域绿化彩化效果将带动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临沂市山水办 供图

今天,经过系统生态治理的沂蒙老区已经荒山变绿林。未来,这份成绩斐然的“沂蒙样板”将会助力更多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