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丨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新时代传人
“杨根思”连组织官兵向连旗宣誓,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季鹏 摄
中国网5月27日讯 (记者 裴希婷)“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暮春时节,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来到杨根思雕像前,高呼“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
“杨根思连”是一支以特级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红军连队。1950年11月29日,时任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奉命坚守小高岭,连续打退敌人8次疯狂进攻,最后与敌同归于尽。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杨根思连”官兵赓续传承“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不断开创新的英雄业绩。
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自觉将“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转化为矢志练兵备战、苦练打赢本领的实际行动。图为官兵正在开展小比武小竞赛。季鹏 摄
“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
2022年12月,“杨根思连”照例举行入连仪式。面向连旗,列兵肖荣基郑重宣誓:“做新时代英雄传人,把一辈子交给党!”
除“杨根思连”新兵外,肖荣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他始终记得,入伍前到哥哥墓碑前的告别,“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
英雄的传人,走进英雄的连队。门厅里,“杨根思连”锦旗十分醒目,无时无刻不昭示着连队曾经的辉煌和荣誉;宿舍里,杨根思的床铺一直保留至今,每天战士们都会过来帮老连长整理内务;走廊上,老连长的名言和事迹随处可见,时刻警醒保持冲锋的姿态;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名字就是杨根思,全连官兵一起答“到”……
2022年,在读研究生郭孟祺怀揣“沙场建功”的英雄梦参军入伍。然而,军营直线加方块的日子,让郭孟祺对军旅生活产生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吃饭要那么快、不明白被子为什么要抠角,不明白背囊的绳子要打一样的结……
新兵下连后,他来到“杨根思连”,被老连长杨根思的事迹所震撼,被“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所折服,被身边战友学英雄、做英雄的激情所感染。
如今,郭孟祺坚定了从军梦想,他说“这里充盈着从军报国的激情和梦想,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
“杨根思连”王玉恒正在为官兵讲述老连长的战斗故事。张永进 摄
“杨根思连”有一个传统:把学理论当日子过。他们每天学习一个理论要点,每周组织一次理论串讲,特别是每月举办一场“根思小讲堂”,官兵人人分享强军故事,结合新闻点评畅谈认识体会,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016年连队执行南苏丹维和任务期间,当地爆发大规模冲突,武装分子将炮口对向联合国维和营地和难民营,“杨根思连”依令在外围防线预设反坦克狙杀组,这极可能是有去无回的任务。
连队挑选队员时,是已婚的、独子的后退一步,没有一个人动;是党员干部的前进一步,所有人齐刷刷地站了出来。最终,8名勇士组成“突击队”。
“对党忠诚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硬指标。”连队王玉恒说,自组建以来,连队官兵面对再重的任务,没有一个叫累的;再多的困难,没有一个打怵的;再大的危险,没有一个后退的……人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誓言。
陆军某合成旅紧贴作战任务需求,结合多种实战科目展开战术演练,突出检验官兵协同能力和指挥技能。图为“杨根思连”米泰宇正在指挥全排发起冲锋。季鹏 摄
“胜利不可复制,打法要敢于创新”
隐蔽机动、装载登船、组织航渡……凌晨时分,“杨根思连”接到全员全装紧急出动的命令。刚抵达目标地域,数辆“敌”装甲迎面扑来。
“杨根思连”迅速利用现有装备摆兵布阵,组织进行反击。最终,他们打出6类轻武器及火炮射击靶标命中率均为优秀的优异成绩……
“火炮像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命中目标!”演习结束,导调组人人竖起大拇指盛赞。
曾和世界上最强对手过过招的“杨根思连”,深谙“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的道理。官兵始终认为,未来信息化战场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只有在备战上比别人精细、比别人精准,打起仗来才能比别人更有胜算、更有底气。
“打仗要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平时准备的细一些,战时胜算就多一分。”连队仇安介绍说,连队抓战备唯一的标准就是实战需要,断电、缺水、少粮都要备上一手。
在“杨根思连”,每次训练对官兵来说都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斗,步机枪短点射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作合格;战斗射击在实现正面即停即打基础上,他们紧贴实战把倒射、侧射作为新增训练内容;分队战术训练经常给自己出难题,断通联、放毒烟、打冷枪,条件怎么复杂怎么设。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从严从难开展实战化训练,提升官兵打赢能力。图为步战车在烟幕的掩护下快速发起冲击的场景。季鹏 摄
2021年,连队参加实兵演习,战法打法屡屡出乎蓝军意料。制高点难以攀爬,连队官兵会用随车携带的折叠梯迅速抢占,并立即展开火力压制;坚固的房屋无法从正面突破,他们便用破墙器侧面突入进行清剿……
原本火力最猛的正面战场,打到最后才发现是虚晃一枪,这让蓝军指挥员郁闷不已。
“胜利不可复制,打法要敢于创新。”这是在“杨根思连”官兵赓续传承的一种思想共识。连队支部“一班人”还结合战争进程,组织骨干围绕战场侦察、战斗编组、战术动作等,探索出百余条改进措施,并成功运用于连队演训实践。
“敢于追求创新突破,源于大家对胜利的渴望。”指导员介绍说,连队每名官兵都明白,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必须让制约打赢的问题在战争打响之前“归零”。
近年来,国际上战争冲突频发,连队充分用好这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活教材,每周组织干部骨干学习最新战况和相关资料,分析战报战况,研究战法打法,努力把战场信息搞准确。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官兵从严从难开展实战化训练,提升官兵打赢能力,图为载员正在下车战斗。季鹏 摄
“‘杨根思连’的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那是我一生至高无上的荣誉。”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战士付东旭高擎“杨根思连”荣誉战旗通过天安门,代表连队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受阅方队采取全程淘汰制,考核不合格便会成为替补队员。当时,全军荣誉单位齐聚一堂,谁也不想当替补。
参训第一天,付东旭就下定决心做到“人在战旗在!”。军姿一站就是几小时,练眼神更是能做到1小时不眨眼,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早已是常态。最后,付东旭凭着过硬素质脱颖而出,以战旗方队基准兵的身份通过天安门。
压倒一切困难,却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一茬茬“杨根思连”官兵始终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压倒一切的虎气,完成了一项项任务,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2016年7月,连队选派陆亚东出国参加国际“炮兵能手”竞赛,比赛前一周,主办方通知改用国外某型装备,而这种型号陆亚东从未见过。
“‘杨根思连’的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虽然困难前所未有,但陆亚东仍毫不气馁。经过7天没日没夜的钻研和训练,最终把火炮操作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45秒,决赛时成为5个参赛国家中唯一4发全部命中的射手,被国际竞赛委员会评为“最佳火箭筒手”。
“杨根思连”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承载着连队官兵伤心的回忆,也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爆发激烈冲突,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的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就在那一天,生死危急一次次考验着连队官兵,而他们也一次次做出坚定的抉择。
步战车爆炸起火后,战士于明彬冒着炮火把战友救出来后,突然想起步战车上还存放的上百发炮弹,油箱内存储的近百升柴油,一旦造成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从前来救援的突击车上取下随车灭火器,穿过流弹乱窜的空地,重新返回步战车进行灭火。十多分钟内,于明彬冒着枪林弹雨和二次爆炸的危险,数次登上战车,最终成功扑灭大火。
历经战火洗礼的“杨根思连”官兵深刻明白,今日之幸福离不开昨日之牺牲。一茬茬官兵始终传承老连长杨根思那种“人在阵地在”的坚定决绝,无论是比武场、演训场,还是真正上了战场,要么夺得胜利,要么倒向冲锋的方向。
“杨根思”连官兵在老连长雕像前践行“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季鹏 摄
群众有难时,这支英雄连队总会挺身而出
2022年7月,中原大地上,“杨根思连”官兵逆行的身影感动了座座城市。
进入中旬,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不少地区遭遇大暴雨、特大暴雨,数十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上级一声令下,“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开始向灾区挺进。
远在数百公里之外休假的连队王玉恒的逆行之路更显艰难。得知连队开赴抗洪一线的消息后,他便开始乘飞机、转汽车,想尽办法向灾区前进。最后,由于道路被洪水隔断,他硬是涉水步行4个多小时才找到连队。
“上游一水库突然缺口,洪水漫入大周镇岗李村,许多群众被困。”还在机动途中,连队便接到紧急通知。虽然天黑水深、地形不明,但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借着手电的光亮便驾驶冲锋舟进村开始逐户搜索。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转移灾区被困群众。
任务刚刚结束,连队又收到马庄村段发生河堤决口的消息。来不及休整,大家立即赶往大提。搬运沙袋、填堵决口、涉水打桩……面对大堤决口,“杨根思连”官兵没有一个人畏缩后退,不惧艰险逆行冲锋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堤决口成功封堵后,连队又转战郑州市,此后又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等地,协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最让人感动的逆行,是连队的几名退伍战士。7月21日,老兵董飞通过网络看到老部队在郑州参与救灾的新闻,立即联系几名连队退役战友,从山东菏泽、湖南韶山等地携带物资赶到抗洪一线,并和连队战友一起奋战近一星期。
连续奋战10个昼夜,转战多地,“杨根思连”圆满完成封堵决口、加固堤坝、转移群众、灾后重建等任务。任务结束后,为了不干扰群众正常生活秩序,连队特意选择在凌晨时分机动返营,但看到车队的群众还是自发站在路旁挥手含泪送别。
翻阅“杨根思连”连史,你会发现,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难时,这支英雄连队总会挺身而出: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连队党员干部面临转业转岗。在滔滔洪水中,他们叫响“我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的口号,始终坚守大堤一线;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连队仅9个小时就开赴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先后转战大龙潭、小龙潭、燕子岩窝等地,出色完成救灾任务,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
“这份清单可以列的很长。”旅领导介绍说,“杨根思连”常年担负旅应急分队,兼具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防火、防暴处突4种能力,屡次出色完成突发抢险救灾任务,爱护人民早已成为官兵刻在骨子里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