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平台正式发布 助力海洋数字化转型
2024年6月8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发布《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与海洋云平台(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国网讯 2024年6月8日,在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上,自然资源部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
海洋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和海洋强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合作的重要基础。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自然资源精准治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海洋大数据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信息融合,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自然资源协同管理和社会公益服务,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为进一步发挥海洋数据要素赋能保障效果,加强海洋数据集成服务,统一海洋数据共享流通技术标准,提升海洋数据产品应用质量,自然资源部组织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包括海洋7大学科、83类要素。自然资源部供图
本次发布的《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是对我国自主获取海洋数据、自主研发海洋信息产品和全球海洋环境数据的整编集成。目录的内容包括海洋7大学科、83类要素,一是中国海洋站、浮标、岸基雷达、志愿船、断面观测和近海海洋综合调查标准数据集。二是中国近海环境统计分析产品,中国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专题产品,全球和西北太平洋区域海洋实况分析、海洋再分析和海洋环境图集等产品。三是基于全球Argo等多源数据,通过排重整合、融合分析和精细化质量控制等处理形成的全球海洋温盐、水位、气象、生物、化学、水深地形、底质和地球物理等整合数据集。总体上,国内来源数据时间范围从1942年至今,国际数据从1662年至今,空间覆盖我国近岸近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全球海域。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具有数据类型丰富、时空范围广、时效性强、成谱系化等特点。所有数据都经过精细化处理和深加工,更新频率最高达到分钟级,涵盖标准数据集、整合数据集和统计分析、实况分析、再分析产品,以及图集图件和专题报告等多层级,可以面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涉海部委、沿海地方、科研院校、涉海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海洋云是国家级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在线服务平台。自然资源部供图
海洋云是国家级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在线服务平台,构建了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数据在线汇聚、涉海部门海洋信息互联互通、公益数据产品集成服务、国际海洋信息资料交换合作的一站式平台。海洋云以国家海洋观测调查的海洋大数据资源为基础,保证上云数据科学可靠、时空连续;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和模型方法上链服务;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品整合、平台挂载、资源链接等方式,保持云上数据资源的动态更新和生命力;打造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全力保障海洋云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海洋云提供海洋数据免费下载、依申请使用、在线计算分析和数据产品特色定制等服务,极大地提升用户享受数据服务的便利度和权威性,满足各类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技术支持建设运行。该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国家海洋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与共享服务,持续建立健全逻辑统一、协同联动的国家海洋大数据治理体系,代表国家履行海洋领域数据共享国际义务,持续推动“数字海洋”到“智慧海洋”的跨越,为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公益服务和海洋安全提供海洋信息的业务保障、技术支撑与服务。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的上线运行,将为全社会提供科学权威的海洋数据服务。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的上线运行,将为全社会提供科学权威的海洋数据服务,有力推进海洋数字化转型,创新海洋信息互联互通、深度融合、智慧应用的新思路新模式。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进一步聚焦新形势下海洋数据要素保障的新要求,完善海洋数据分类分级、海洋数据要素流通等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加强安全沙箱、智能合约等新技术应用,动态更新海洋数据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系统功能,持续推动和加强海洋数据开放共享,为海洋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更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