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魏坚:唐朝墩古城的考古发掘成果展现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的交融交汇

2024-06-14 13:3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和喀什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在新疆喀什举行。本次论坛围绕中央民族大学考古队在喀什地区发掘的中国最西端的古代大型地面佛教寺院——莫尔寺遗址的考古成果,旨在以考古、历史领域的国际交流,推动新疆历史人文的多元一体研究,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埃及、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蒙古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共170余人参加论坛。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发言 中国网 郑亮摄影

论坛期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分享《中西文化的交汇——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启示》话题。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

大家知道,近十多年来,新疆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这应该感谢国家文物局对新疆工作所作出的总体布局。记得在2013、2014年我就作过北疆考古工作的一个规划,近七八年来,新疆考古大规模展开。在过去新疆考古基本上以墓葬见多,这些年来古城遗址、古遗址以及寺院、石窟等发掘都在大面积展开,这个情况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墓葬有墓葬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而城市恐怕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对唐朝墩古城的发掘从2018年距今整整6年了,今年还有1000平方米的发掘工作,近三年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唐朝墩古城东西大概340多米,南北460多米,相当于唐代一个垒房的大小。正好是县城的规模。这无疑就是吉木萨尔庭州所在辖的蒲类县的县城所在之地了。

过去边疆地区城堆积较薄,没有那么厚的堆积,唐朝墩古城实在是个例外,它有三个城门,南东西,北边是一个方形土台子,边长12米,所以在清代后叫作唐朝墩。

这个城的正三街相对中心偏北的位置,发掘出一个波斯遗址,这个遗址建在平地上,原生土上堆了5米的高台,40米X20米的夯土台子,完全中式的建筑,上面做了一个寺院,而且这个寺院是坐西向东开门的。寺庙中有大量的石刻和壁画,而且壁画的年代延续很长。在北侧出土的是一个景教的寺院,这个寺院比较大,而且经过了扩建,有北庭和南庭两大街,中间有大的讲台,坐东向西,一个中轴线上有这样的建筑格局,非常奇特,内里发现大量的壁画,而且我们出土的壁画上下两层房间,下层的房间同样出现耶稣、耶路撒冷的壁画,耶稣骑的是枣红马,这其实就是一种中西文化的交汇。

过去看到的画上耶稣一般骑的是灰驴,这个不一样,过去我们很多的研究中都指出了问题,比如说十字架上面加月亮、加太阳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国道教和民俗之间的文化,他都接受了。宗教到一个新的地方来必须接收当地文化才可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就在我们十字街的东北、西北方向挖出一个唐代的院落,非常有意思,是用新疆非常常见的减地法发掘出来的,原生地面向下挖,界出墙壁来,然后再分格,现在基本判断那个应该是一个仓储遗址。

刚才说的两处寺院遗址的东北方向,也就是十字坐标系的第一象限,那里出土的是罗马式公共浴场,这个非常有趣。2018年,我在日内瓦访问,带着同学们参加那边的考古发掘,参观了很多罗马式的公共浴场遗址,我拍了一些照片,回来之后没想到挖到这些东西,这个太奇特了,这是目前我们在中国境内看到的最靠东边的罗马式公共浴场,边长在14米左右,而且是9宫格式的,中间是八边形,非常漂亮。

壁画的遗存也是,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来自于西方地中海沿岸过来的东西,它的年代应该是公元9世纪往后,前两天我和俄罗斯的学者探讨,他们也挖到10世纪左右的浴场,这个东西从欧洲向南传到地中海,再到我们这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汇。

这种文化体会到这样的一个边缘的古城当中,多文化的交流,多宗教的共存,多民族的交融体现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中,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文化发展繁盛、丝绸之路的繁荣。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之下,这些研究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