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仲裁助力国际供应链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
中国网讯(记者 佟静) 6月27日,“2024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在北京举行。对话会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海仲委”)主办,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开罗区域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中心、温哥华海事仲裁员协会协同合作,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巴基斯坦国际投资与商事仲裁中心、巴西工商业联合会仲裁和调解中心圣保罗调解仲裁院、俄罗斯海事仲裁委员会、瑞士仲裁中心、日本商事仲裁协会等20余家国内外专业机构支持参与,200余名中外嘉宾线下出席本次对话会。
本次对话会以“促进国际供应链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为主题,立足国际仲裁发展实践,聚焦仲裁领域前沿问题,探讨仲裁创新成果运用,探索区域仲裁合作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仲裁在国际产业链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主持开幕式。
任鸿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贸促会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石”这一重要理念,依托丰富的商事法律服务经验,积极发挥仲裁在纠纷解决、营商环境优化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法治手段坚决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保驾护航。着眼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他提出三点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促进国际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提供高品质海事商事仲裁服务;加强交流合作,共同践行先进仲裁理念。
胡卫列强调,要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产生的经济纠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促进新质生产力更好更快发展。他表示,司法部将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为着力点,加快推动仲裁法修订,完善仲裁制度规则;加强仲裁机构国际化建设,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创新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仲裁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
海事商事仲裁作为解决航运贸易纠纷的重要途径,具有快捷、经济、灵活的特点,是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关于如何推动仲裁在促进国际供应链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化交通运输部与中国贸促会等部门合作,协同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付绪银在致辞中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携手优化航运法治营商环境;二是携手提升全球航运供应链韧性;三是携手推动航运全球治理新实践。
今年是中国海事审判专业化即海事法院设立四十周年,也是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成立六十五周年。王淑梅在致辞中强调,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找准仲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司法与仲裁的关系,支持国际商事海事仲裁中心建设;深度运用科技赋能,助力形成公正、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国际海事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开幕式后,会议进行成果发布、主旨演讲以及专题研讨。中国海仲委正式发布《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涉疫典型案例》,总结突发性公共事件对仲裁行业的影响与挑战应对,为企业避免相关法律风险提供有效指引,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了法律保障。
据介绍,2023年,中国海仲委受案量同比增长近5倍,当事人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仲裁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中国海仲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国海仲委将继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加强与国内外纠纷解决机构的交流合作,携手应对国际仲裁领域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推动仲裁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