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五个第一!系统工程师在高密度任务中挺身在前

2024-06-28 13:5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川西高原群山巍峨,6月2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天文卫星。海南岛上椰风习习,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格外忙碌,一项项任务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这些年,面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场高密度高强度航天发射任务和职能使命的拓展,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团队强化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突破,逐步形成了“第一定位、第一现场、第一数据、第一判断、第一担当”的系统工程师精神特质,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奋力前行。

拟制各系统总体文书,指导任务组织实施;分析研判风险隐患,确保关键过程控制;开展数据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持续气象预报会商,为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支撑;精准仪器仪表标校,为各项测试提供可靠基准……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肩负着技术指导、质量管控、把关放行、决策支撑的重要职责使命,地位作用不同寻常。

谈及“第一定位”,总体系统高级工程师晏政感触颇深,他表示:“系统工程师虽然不下口令、不按起飞按钮,但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系统工程师的集智攻关、辛勤奉献。”近年来,晏政带领团队牵头开展了大量总体论证,研究制定了多项重要发射策略,实现了低温燃料并行加注的发射应用,显著提升了任务发射日工作效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都离不开第一现场的工作。”说到“第一现场”,通信系统高级工程师任松深有体会。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中,任松深夜蹲在发射台、拿着手电筒仔细检查状态,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现场督导操作手重新调整某型号部件,成功避免了一次失误。任松表示,作为系统工程师,要深入现场检查、蹲在现场指导、守在现场监督,把正确的状态确认在现场、把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在现场、把“三误”的操作更正在现场,这是系统工程师应有的工作作风。

数据是客观的、真实的,数据的背后是情况、是规律。对前期测试的数据再分析、和同型号火箭任务的测试数据再比对、紧盯射前程序反馈的一项项数据……每次航天发射任务,系统工程师们都会敏锐捕捉各类数据,确保掌握清晰全面。当前,技术部正大力培养系统工程师团队“第一数据”的理念、能力,让数据成为分析问题的第一资源、作出论断的第一支撑、大胆指导的第一底气,让感知数据的微小异常成为一种习惯,切实让数据发声、用数据说话。

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任务指挥部提供决策支撑,必须具备在危急时刻、紧要关头作出“第一判断”的能力。

2011年7月27日,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在即,在距离发射窗口仅半小时的时候,发射场区突发强雷暴天气。火箭发还是不发?压力重重之下,指挥部把目光投向了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们。凭借着过硬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计算,气象系统工程师团队提出:发射前有10分钟雷暴间隙期,满足发射最低气象条件,可以按时发射!根据信息,指挥部果断决策,北斗卫星在10分钟雷暴间隙成功发射。

像这样 “第一判断”的故事,在中心技术部还有很多。正是通过“第一判断”的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系统工程师为任务指挥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撑,为任务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万无一失,不仅要靠日常工作的严慎细实来把关,更需要关键时刻的勇挑重担、挺身而出。奋进新时代,技术部号召系统工程师强化“第一担当”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盯住加注发射的每一个关键环节,盯住系统岗位的每一名同志,盯住设备设施的每一个参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奋力前行。

树牢第一定位是认识,深入第一现场是作风,掌握第一数据是理念,作出第一判断是能力,展示第一担当是格局……迎战两场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们表示,将精心组织、精心准备、精心实施,将“五个第一”精神特质落实到岗位实践中,为后续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贡献智慧力量。

(黄国畅 郑树宏)

【责任编辑:伦晓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