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机遇、挑战及实践路径》发布 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图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发布《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机遇、挑战及实践路径》报告。 中国网 刘凯 摄影
中国网讯(记者 佟静 刘凯) 7月12日,在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分论坛一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发布《推动全球南方现代化:机遇、挑战及实践路径》报告。报告聚焦全球南方国家在贸易与投资、参与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现代化发展、公共性发展金融以及中国经验与启示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报告显示,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2821亿美元。
南方国家作为国际组织和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参与群体在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阿尔及利亚、巴哈马、不丹等25个国家外,其他一百多个南方国家均为WTO成员。南方国家逐渐认识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多边、区域和双边的贸易协定。据赵忠秀介绍,截至2023年,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超过300个,其中南方国家的参与比例约为60%。
中国与南方国家的自贸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情况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签署22个自贸协定,涉及约20个南方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链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 中国网 刘凯 摄影
此外,赵忠秀强调,南方国家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2008年金融危机前,南方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平均增长7.6%。2010年后,尽管全球化放缓,部分南方国家如缅甸、越南、巴西和孟加拉国仍然展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然而,局限于低端生产活动可能导致“低端锁定”风险。
报告显示,在绿色低碳现代化发展方面,南方国家在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和社会意识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从2013年到2022年,南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约2.4倍,其中风能装机容量增长约4.4倍,太阳能装机容量增长约23倍。但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技术能力不足、资金短缺等挑战。
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筹资报告》指出,巨大的融资鸿沟正在转化为发展鸿沟。谈及公共性发展金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时,赵忠秀认为,公共性发展金融机构在填补可持续发展融资缺口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潜力巨大。
报告最后总结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经验与启示。赵忠秀强调,中国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是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不等同于西方化,为全球国家提供路径选择。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合作等,持续推动国际发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