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之中为“大黄蜂”来场全面体检——国铁北京局北京大机运检段夏季设备集中检修纪实
中国网讯 国铁北京局北京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简称:北京大机运检段)是京津冀区域唯一一家运用现代化大型养路机械设备,从事普速、高铁线路大型维修施工和保养的专业单位。共配属清筛车、捣固车、线路整形车、探伤车、打磨车等大型养路机械15类213台(列)、宿营车224辆,承担着京津冀地区线路设备的大型专项机械施工和区域内高速铁路线路探伤、打磨等工作。
“甩掉洋镐把,实现机械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大型机械化养路,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维修的作业,是铁路实现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大机运检段于1984年成立,从40年前的40人7台设备,发展到现在拥有近2000名职工、15类213台大型养路机械、224辆宿营车,施工生产能力已满足京津冀地区,铁路线路设备全项目机械化施工。”副段长朱亚杰介绍。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大型机械设备从既有线提速改造、运营养护到新线、客专、高铁开通,实现了全方位参与施工作业,工程线路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施工任务屡创历史新高。从十年前年清筛线路300多公里到现在600余公里;线路打磨4000多公里到1.5万多公里;钢轨探伤4万多公里到11多万公里;大修换枕6000多根到近5万根,生产规模和效率清晰可见。
暑运来临,在圆满完成暑运前,设备线路维修保养任务的大型机械设备,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变心金刚“大黄蜂”,陆续开始进入维修保养体检季。
随着安全警示铃声的响起,八台电动架车机同步启动,一辆“大黄蜂”捣固车被缓缓抬高升起,十几名身着黄色马甲的大机人迅速行动,将安全支撑装置快速摆放到位,随后将捣固车下的轮对、转向架从捣固车下推出,架车检修工作正式开始。进入7月,随着温度不断攀升,国铁北京局北京大机运检段检修库内也异常热闹非凡,
挥汗如雨、浑身油渍,实现强身健骨,恢复设备状态。大机段三个巨大的检修库内,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炎炎夏日中大机段的干部职工们,必须在暑运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56台大型机械车辆设备的检修试验任务,全面排除设备故障隐患,调试设备作业性能,“强身健骨”,恢复“体力”。待到暑运结束,这些“大黄蜂”作为集中修会战的主力军,将以崭新的面貌、充沛的活力,奔赴各大铁路干线,对线路实施拉网式检查整修,有效消除设备隐患,提高设备质量,为即将到来的春运夯实铁路线路、提升设备运营质量而做好准备。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科技含量高,集机械、液压、气动、电气于一身,车型种类不一、结构复杂、零部件成千上万,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设备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利用夏季2个月的时间,按照预检、洗车、入库检修、各系统静态检查验收、车辆标定和动态试验、整车验收等主要流程,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保养任务。”检修车间副主任谭骁天介绍说。
数字化管理,集中攻坚,提升检修效率。针对各车辆具体检修情况,推行检修进度数字化管理,建立“一车一档”,动态更新检修计划和完成情况,可实时查看检修进度信息、检修台位信息、故障统计和检修完成情况等重要检修数据,便于控制检修进度以及对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同时,创新检修组织模式,抽调精兵强将和技术骨干,成立疑难问题技术攻坚组,逐车集中解决检修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攻克重大检修项目,进一步提升检修效率,确保设备集中检修的顺利完成。
标准化管理,科技赋能,提高检修能力。从实际出发,以解决现场难题、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作业效率为目标,把标准化管理、科技创新与检修作业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检修流程,使检修更加科学、高效、有序。组织编制各车型三、四级修检修作业指导书270余项,用于指导职工进行标准化检修作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专用工装,设计研发车轴齿轮箱支撑移动小车、制动缸多点行程测试及拆解工装、清筛车挖掘齿轮箱检修翻转架、变扭器末级离合器摘挂状态显示工装、捣固装置导向柱定位工装,研制空气干燥器试验台。不断引进新设备、新仪器,增强自主检修能力,投入运用测漏仪、测温仪、内窥镜、超声探伤仪等先进“体检”设备,对设备“望闻问切”,精准测量探伤,判定设备状态,启用制动软管试验台、传动轴动平衡试验机、车钩缓冲装置和磨轨电机等先进检修检测设备,不断拓宽车辆整体检修项目,利用科技创新开创安全高效优质设备检修新局面。
规范化管理,“三检一验”,提升检修质量。严把设备验收,严格落实“三检一验”制度,该段各运用车间和检修车间做好故障检修后自检、互检,质检科强化检修过程质量盯控,做好设备检修项目完成后专检工作,验收室严格遵照新修订的检修规则要求,加强整车的质量验收,并与车间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每周将发现的验收质量问题,汇总反馈至车间,督促车间依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和反馈,做到每个问题闭环管理,确保每台检修后设备质量优质达标。
据了解,国铁北京局2024年内计划安排现代化大型机械设备完成京津冀铁路线路清筛500公里、更换轨枕3万余根、捣固9332公里、探伤10万余公里、打磨1.3万公里,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助力协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畅通物流秩序,满足企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赋能“新质生产力”,确保钢铁大动脉“经舒络活”。
(供稿人:高伟、徐刚、徐方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