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中国医师节 | 医生强光亮:迎击癌症“第一杀手”给患者一道希望之光

2024-08-19 16:4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癌症中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肺癌同样高居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在患者与癌症“战斗”之际,除了医学手段的帮助,积极乐观的心态亦是治愈疾病的“良药”。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外科,有这样一位帮助患者迎击癌症的“斗士”:在患者面前,他积极阳光,始终带着和煦春风般的微笑,为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在同事眼中,他则是传道授业的良师。他就是北医三院胸外科的带头人——强光亮,一位有态度、有温度的仁心医者。

如何尽早发现肺癌隐患?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减轻患者痛苦?治疗后如何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这些问题是强光亮和他的团队每日要面对的考验。每次查房时,他都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详尽地提供治疗方案。他用温暖的话语激励患者,让他们拥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强光亮相信早期筛查是肺癌治疗的曙光。他说:“近年来,肺癌患者数量看似增加,实则是因为体检普及与健康意识的提升,肺癌得以更早发现。过去,肺癌往往在中晚期才被诊断,治疗难度大,效果有限。而如今,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治疗后,治愈率极高。”此外,他还表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创新药物的应用,使得中晚期患者也能通过精准治疗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肿瘤的彻底清除。

除了日常工作,强光亮和团队还经常通过网络与患者交流。他认为,网络诊疗方便快捷,患者通过上传病情资料让主治医生做出预判,告知患者是否在现阶段需要到院就医,既节省了时间和金钱,又减少了病人的舟车劳顿。强光亮还计划带领团队编写一本科普书籍,向公众普及胸外科知识,指导大家如何正确观察肺结节发展情况、住院前后有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恢复与复查要注意的要点。

作为北医三院的肺癌专家,他每周仅有的两天门诊时间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号成为他的门诊常态。为了尽量多的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强光亮和他的团队会提前在线分析病情,确认需要尽快手术的患者,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到医院加号就诊,原本只看20个号的专家门诊,常常接诊50至60名患者。

“我们通常下午5点下班,但几乎每个门诊日,都要在夜色中才能离开门诊楼。”强光亮感慨道,“尽管身体疲惫,但能够为更多患者解决问题,心里还是非常满足的。”此外,他和团队医生还定期在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胸外科出诊和手术,为更多癌症患者提供治疗。

过硬的手术技术是优秀外科医生的必备技能。强光亮一周有三个手术日,每天需要进行4到5台手术,一年下来要进行六七百台手术。从常规肺外科手术到复杂手术,他和同事们不断总结改进,努力降低患者的手术痛苦,提升手术效果。他们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还成为北京市较早开展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单位之一。

今年2月,强光亮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为一位肺肿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北京地区首例单孔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而传统的机器人辅助手术通常需要3到4个切口。这台手术仅仅历时105分钟,全部通过单孔操作完成。术后3天,患者顺利拔管出院,目前恢复良好。如今,单孔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已成为北医三院胸外科的常规治疗手段。(北医三院 供图)

强光亮自称在手术上有“强迫症”,他极力追求手术的完美。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他还喜欢研究他人的手术视频,反复观看,以备与同行交流切磋。

作为与癌症对抗的医生,医患沟通是强光亮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他认为,医生和患者应该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共同面对癌症这一敌人。医生和家属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治愈疾病,但许多矛盾往往源于对预期结果的误解和前期沟通的不充分。要解决这些矛盾,首先医生要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希望患者理解医生。只有相互理解、彼此包容,才能战胜疾病,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强光亮分享了他的标准。首先要具备过硬的技术,以工匠之心去面对每一台手术。其次要有人文关怀,医生不仅只是手术的执行者,还要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患者关爱,提升治疗效果。最后要不断创新突破,总结经验教训,让治疗更加合理化。只有不墨守成规,具有“冒险”精神,敢于对现状不满,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在强光亮的办公桌上方,“医者仁心”四个字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出身医学世家的他从入行那天起,便不悔走上这条风雨兼程的从医之路。“医学是一门科学,我们是这门科学的践行者,要做到尽职尽责。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全力帮助他们摆脱病痛!”强光亮说道。正是这种信念不断激励着他,为肺癌患者带去“希望之光”,成为患者们的“仁心使者”。

( 图 / 文:赵娜 郑亮)

【责任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