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劲风拂绿海南州——青海省海南州“生态立州 农牧业稳州 清洁能源强州”实践见闻

2024-08-24 17: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讯(记者 王一辰)古老的青藏高原东部有一个充满诗意,引人遐想的地方叫海南。在这块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厚重而震撼人心的历史。进入新时代,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四十多万干部群众在“生态立州、农牧业稳州、清洁能源强州”战略的引领下,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聚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海南。今日海南州,该是怎样的一番新气象?

近日,由中共海南藏族自治州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海南州调研采访活动”如期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国内近30家媒体的记者编辑聚焦海南州,且看——劲风拂绿海南州。

夏日的青海,蓝天碧水,绿茵如毯,生机盎然。

圣洁海南、净秀同德、多彩贵南、山水贵德,活力涌动,亮点频现。

6月24日至29日,“高质量发展看海南州调研采访活动”成员上高原,下盆地,访古城,看牧场,到车间,走田头 ......感受发展活力、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厚,见证这块土地上的嬗变,触摸新时代的澎湃脉动。

高天流云圣湖美

据《人民日报》2024年7月10日报道:“记者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监测显示,2023年,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3.02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总量相比偏多29.3%;积雪面积较上年减小27.81%,较近10年平均面积增大22.05%;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达65.70%。同时,以青海湖流域为主要栖息地的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保护初期的300余只增加到全年均值3488只;水鸟种群数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年统计总量达60.6万余只;珍稀物种青海湖裸鲤总尾数约5.55亿尾,总资源量为11.41万吨,是2002年的44倍”。这些鲜活的数据,为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青海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解,也为慕名“大美青海”而来的人们流连忘返所印证。

青海湖流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气循环通道,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保障东部农业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节点,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海南州多措并举,探索走好具有青海湖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青海湖生态考题中,海南州积极答卷。以科技创新支撑、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升、生态农牧业绿色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惠民、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五大行动为抓手,互促互进,奋力破题。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创建取得新进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优先保护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特有物种栖息地,提出建设“国际湖泊湿地型国家公园建设样板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区”的发展目标,创新实施相关措施,初步构建起与国家公园相适应“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站”三级管理体系;深化联农带农,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多实效;开展宣传引导,广泛传播青海湖生态文化,把全媒体多渠道宣传作为讲好青海湖故事、传播好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途径,切实提升青海湖国家公园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前行之路任重道远,创新创造精彩无限。青海省及海南州扎实做好国家公园创建各项工作,统筹推进青海湖流域系统保护,加强协作服务示范区创建,助推深化生态理念交融共促,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从“共保共护”中探索“共治”,从“多方共建”中凝聚“共识”,共同走活“一盘棋”,共同守护好“碧波荡漾的青海湖”。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风光秀丽、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这段写在海南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令人振奋。在调研采访中,笔者感受到美好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产业铺展奔富路

行走海南州,犹如置身天然调色板。大地草木葱茏,生机无限;黄河蜿蜒奔流,昼夜不息;牧场满目青青,牛羊自在。会“飞”的三文鱼、草原上的“黑珍珠”、致富的“光伏羊”为高原盆地带来动感与活力。海南州依靠天然资源和技术赋能,迈向现代化农牧业发展之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样板区发展基础更为坚实,前景更加广阔。做好做足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高原“天路飘香”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草畜肥循环、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的农牧业全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千头万只牦牛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47个、草畜配套生态牧场16个、万亩青稞油菜和饲草种植基地11个,认证有机草场3843万亩。贵德县获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贵南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同德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共和活畜交易市场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成运行,民泽生态水殖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高原牦牛下江南、藏羊进京等农畜产品推介活动成效显著。全力以赴重转型促升级,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助推牦牛、藏羊良种选育、良种胚胎的工厂化生产研究和饲草新品种试验推广,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扩繁基地、养殖基地,小农户、大群体,小规模、大生产模式,为实现畜牧业规模扩展和质量效益同步推进提供了支撑。园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科技集成创新的平台,逐步实现园区生产功能、示范功能、生态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黑藏羊被誉为草原上的“黑珍珠”。贵南县委县政府以党建助推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形成贵南特有的黑藏羊产业为目标,形成保种养殖协会+示范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企业+合作社+牧户+基地”的产业链。通过开展黑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对黑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黑藏羊“保种扩繁,提质增效”、两年三胎及黑藏羊常年均衡生产任务目标,使贵南县黑藏羊全产业链得到健康融合发展。

共和县域内的龙羊峡,被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应用数字渔业取得成效。龙羊峡特色小镇逐步构建起“农牧渔旅”四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目前,龙羊峡三文鱼在国产三文鱼市场上的占有率已超过50%,产品畅销国内外。

从“黄色哀愁”到点沙成金。半个多世纪,几代治沙人,书写了荒漠到绿洲的传奇。共和县沙珠玉乡的治沙历史展览馆记录着感人的历史。共和盆地塔拉滩北部边缘,曾经的沙漠从沙珠玉河谷呈3条带状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和塔拉滩甚至与黄河南岸的木格滩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南州必然要担负起保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和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这一重任。自1996年来,贵南县累计投资超过17.5亿元,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示范区、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二期生态保护建设等一大批生态骨干工程,共治理沙漠化面积221万亩,黑土滩治理25万亩,林草鼠虫害防治834.1万亩,建成木格滩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鲁仓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在黄沙头及木格滩周边筑起长达300多公里的“沙漠绿色长城”,取得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助推了地方经济发展。 如今的沙珠玉已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高寒干旱沙区治沙防沙示范样板之一。而今,海南州正接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以塔拉滩、木格滩、切吉滩为重点,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和沙生植被,特别加大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低质低效林提质增效,建立固沙治沙用沙示范点,构建青藏高原固沙阻沙生态屏障。全州上下正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同时发展沙产业,研发新产品,形成荒漠化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海南州把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取得新成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守护好“金山银山”。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清洁能源产业按照加快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格局推进,更好推动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按照既定的目标,推进泛共和盆地绿色崛起,聚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海南”。

近年来,海南州坚持以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建成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水光互补电站,最大的光伏实证基地,最大的单体光伏电站和最大的分布式调相机群,水、风、光、地热、储能清洁能源格局加速形成。坚持生态保护与新能源建设和谐发展,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

海南州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优势,确立“特色兴村、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和有机土壤特点,建成露天蔬菜、粮食作物等五大产业基地,实现高原冷凉蔬菜规模化种植,并形成育苗、种植、养殖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探索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之路,逐步形成自然景观欣赏、户外踏青露营、民族风情体验、农家美食品鉴、乡村度假休闲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各族村民就业增收。

山宗水源故事新

近年来,海南州文旅工作取得新成效,文旅产业迈上新赛道。州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州藏文化产业园、数字图书馆、民族博物馆建成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特色更加鲜明。人们充分感受“多、重、美、好”,徜徉湖光山色,领略多元交融、尽享时光美好。新石器时代的宗日文化遗址和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等历史人文经典,深厚的文化遗迹遗址,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说唱、藏绣、民族手工艺制作等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民族民间文化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相得益彰。

海南州贵德县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等荣誉。贵德县充分挖掘和保护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古城,营造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贵德古城是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同德县宗日文化遗址景区位于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主要依托黄河流域,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是宗日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出土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骨叉和“国宝之冠”的舞蹈纹盆及二人抬纹盆。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区,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址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景区引导当地村民参与公园发展建设,逐步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海南州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先行区建设中发力,深融青海省旅游发展格局中,做好青海省首届生态旅游发展大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环湖南岸6处景观点提档升级,持续强化旅游乱象整治,规范周边旅游经营活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用实际行动守护好青海旅游的“金字招牌”;稳步推进贵德“清清黄河”、龙羊峡两个5A级景区创评工作,实施好总投资1.9亿元的共和游客服务中心等新续建项目,加大拉脊山、宗日遗址、恰恰湾等景区景点宣传推介力度,培育发展生态观光、高原康养、冰雪旅游,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强非遗项目系统保护传承,加快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海南段建设,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宗日文化等特色资源,健全完善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为繁荣发展海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坚强保障。以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提升1000万元州级生态旅游发展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扶持民族歌舞演艺、民俗活动观赏等特色文旅产业,大力开发服饰、藏绣、石雕等文创产品;分时段、分区域谋划全年各类节庆活动,举办好全州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第二届“乡村振兴杯”超级射箭赛、青海足协“冠军杯”足球赛及环湖地区赛马、民歌比赛、农牧民运动会等特色文体旅活动,“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活动、处处开盛花”已经成为海南州农文体旅的新场景。

【责任编辑:房小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