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阳泉市全力推进“山西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民生实事

2024-09-29 09:2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工程列为省政府十五件民生实事之一,依托全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全面建立基层就业社保服务点,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网络,让群众便捷、高效地享受“家门口”的人社服务。为了充分满足群众“就近办”、“多点可办”服务需求,各地不断发扬创新精神,开拓工作思路,高质量推动“村村通”民生实事落地落细。阳泉市在持续巩固2023年“强基层 建站点 就近办 优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建设成果基础上,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实事任务要求,聚焦群众需求,狠抓制度建设,累计新设和调整基层站点855个,组建1606名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受理业务量超40万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增强了群众对人社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

        强化政治使命担当,持续夯实制度化保障。“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阳泉市坚持高位一体推动,将“村村通”民生实事同市委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纳入全市“一清单一机制一参考一基地”指导意见中,有效推动了人社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力度、广度、深度。严格责任机制,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业务事项责任人网格,明确40项就业社保等业务事项的市县两级具体责任人827人。针对响应需求迟缓、服务质效低下等问题,各县区建立工作台账,限时高效办结;针对被驳回业务量较大且集中的业务和服务点,建立驳回业务量预警机制,及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指导。

        加大市县统筹力度,全面推动标准化建设。针对部分农村站点硬件设施落后、管理不规范、站点选址不合理等问题,市县两级人社部门持续推动“四统一”标准化建设,以便民服务中心或村委会为基础,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开设服务窗口,建设基层站点。积极协调高德地图科学调整基层服务站点位置信息,基层站点全部实现精准导航。坚持典型引领,在全市组织启动基层站点“树标杆”选树活动,先后涌现出矿区小南坑社区、平定县张庄镇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80多个优秀典型示范站点,激发各县区创先争优工作热情,全面展示“村村通”工作成效和各级服务人员“为民、便民、惠民”良好形象。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市县两级人社部门结合就业社保政策和业务经办流程,以到村工作大学生为骨干、村支两委和公益岗为补充,组建1600余名基层工作人员队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开展精准化业务培训。在线上培训方面,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网,汇聚省一体化平台工程师及时指导市县业务工作人员及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例如,针对基层反馈的600余条问题清单,工程师第一时间予以答复并妥善解决。同时,精心制作数据采集视频教程,先后通过腾讯会议对市县业务骨干、基层工作人员进行精准化业务培训3次。在线下,省市县采取推进会、现场调研指导等方式,开展“点对点”指导,详细讲解系统操作、业务经办、资料归档以及注意事项等,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效能,确保所有站点代办人员熟悉经办流程,全面高效办理业务。

        积极构建宣传矩阵,全力做好常态化引导。针对县区村社较多、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各县区充分发动党建工作指导员、社区网格员、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者等力量,深入社保服务站点、村(社)居民聚集区、居民活动休闲区、地标性建筑物等地,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标语横幅、现场“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开展流动式宣传。同时利用传统庙会和每月10日人力资源招聘会和每周零工市场招聘会,对民生实事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40项服务事项进行专项宣传。特别是依托全市人社系统门户网站、市广播电台、阳泉日报等主阵地媒体,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宣传优势,开展立体式宣传。截至目前,累计发放8万余份宣传材料,推送各类信息近10万条。

        适应无障碍服务需求,积极开展精准化服务。资格认证提醒实现精准推送,针对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难、精准度不够及涉及人数多的问题,市县社保经办机构坚持每月从业务系统提取未及时认证人员名单,通过市县社保经办机构业务员、企事业单位劳资员、基层人社服务点工作人员等多渠道,以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进行资格认证4万余人,确保待遇领取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取。特殊群体认证实现精准服务,针对偏远农村及高龄、高危、行动不便且无法使用APP认证的特殊群体,建立服务台账,采取走访、慰问等方式提供上门服务。例如,盂县建立全县2407人因行动不便需社保人员上门服务台账,为1183人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及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帮助成功恢复待遇8133人,全市基本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公共服务圈,服务方式实现了由群众找服务点变为服务点主动找群众的重大转变。


【责任编辑:董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