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中国式开放奏响合作共赢交响曲!写在第七届进博会后

2024-11-14 19:1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期六天的展会上,国际政要、企业高管齐聚于此,高质量论坛活动凝聚开放共识,专业化对接洽谈传递开放强音,展现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11月5日,进博会开幕式上多国重要嘉宾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让开放声音更响亮

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办好进博会是中国和世界双向奔赴的共同约定,提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在坚持重信守诺中更好凝聚开放共识、在坚持互利共赢中更好拓展开放空间、在坚持命运与共中更好担起开放使命,引发中外嘉宾热烈反响。

在11月4日开幕前夕,李强总理在与第七届进博会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座谈时表示,进博会已成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希望外资企业继续扎根中国市场,推动中国和世界市场更好对接,共同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培育壮大世界经济增长新动能。

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作为本届进博会主宾国之一亮相国家馆。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重信守诺:助力最不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融入全球经济

在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愿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决定给予包括33个非洲国家在内的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作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进博会主动承担起为非洲优质农产品对华出口提供展示平台的责任,搭建好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本届进博会上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作为主宾国之一亮相国家馆,贝宁、布隆迪、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首次参展。同时,中国还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加国家展和企业展提供支持,并为来自这些国家的企业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助力最不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融入全球经济。

在本次进博会非洲国家的展位上,集中展示了这些国家的特色产品和资源。这种支持不发达国家的举措,使得进博会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平台,为非洲国家经济融入全球市场提供了现实的路径。例如,来自非洲国家的咖啡、可可、特色手工艺品等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非洲当地企业借助进博会的平台直接接触到中国市场。

通过这些合作,中国不仅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增加了出口收入,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这样的双向开放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潜在合作伙伴,有助于形成更加多元的国际贸易格局。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这种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未来,通过进博会这样的窗口,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将更有机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公平的贸易机会,并在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下提高生产力。可以说,进博会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也是中国践行全球经济公平发展的实际举措。

来自非洲国家的参展商向参会嘉宾介绍自己国家的特色产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来自马里的参展商热情的向中国观众介绍产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非洲国家贝宁的特产菠萝,是本届进博会明星展品之一。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卢旺达展台上演来自非洲的激情舞蹈。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西门子歌美飒展示的可回收风机叶片以新型树脂作为材料,可在使用周期结束后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坚持倡导可持续发展:携手世界打造绿色、智能新时代

本届进博会高度关注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经济技术的融合发展。在今年的进博会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涵盖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位于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上游的产品,英威达、立邦等头部企业都是首次参展。

人工智能专区则成为展示全球AI技术创新成果的耀眼舞台,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前沿科技,无论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智能机器人,还是涵盖医疗、交通、教育等各领域的大模型应用,这些都让观者感受到了AI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对新兴AI技术的渴求和期待。进博会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接触全球最前沿AI产品的窗口,更是推动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桥梁。中国AI技术的迅速发展已进入全球化进程,并且与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深度对接。这种与世界先进AI技术同步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强大推动力,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AI智能化道路上的坚实基础。

对于参展的外国企业而言,参与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将为其在中国市场拓展业务提供新的契机,促使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转变。同时,进博会也成了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推动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动能。

随着更多高科技、绿色低碳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引入,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将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新趋势推动了中国制造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转型,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首次参加进博会的英威达,以“创新·IN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在尼龙6,6一体化研发、生产和应用的创新成果。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展会现场展示的名为“Recover E”的电动方程式赛车,该赛车并非由普通的材料打造,而是完全由100公斤的电子垃圾转化而来的。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观众体验一款专为骑行爱好者设计的智能眼镜,提前感受运动科技带来的未来感。中国网记者 郑亮 摄

观众在现场与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交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24年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专业观众人数也同比增加4%。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坚持互利共赢:打通贸易“最后一公里”

第七届进博会吸引了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展,展示了涵盖消费、工业、技术等广泛领域的创新成果,签约总额创下新高。

据统计,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800.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0%。这样的成绩也验证了进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吸引力。

7年来,进博会国际采购和投资促进功能凸显。本届进博会专业观众超过43万,同比增长4%。展会期间举办了近50场贸易和投资促进活动。现场举办重要采购商选品会、专场对接等活动,根据意向采购需求匹配参展商,提高对接洽谈精准性。创新设立的采购商长廊座无虚席。

网上供采大厅和数字进博平台发布近1.2万条采购需求,助力供需双方预先对接。组织280多个观展团组,安排展商集中讲解,打通展客商精准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向世界释放了共享发展的积极信号。

各国企业在进博会上寻求合作机会,不仅是对自身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对全球合作的实践探索。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包容与吸纳。

专业观众在食品展区品尝美食,洽谈交易。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来自非洲的企业代表向中国观众推荐自己的产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参会观众在进博会上品尝来自世界的美食。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被誉为“世界的粮仓”的马托格罗索州是巴西最重要的农牧业产区,在本届进博会上他们着重推荐自己的特色牛肉及大豆产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观众通过VR技术直观感受聚焦放射配体疗法治疗癌症时的效果演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展望未来: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动能

进博会所展现的成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未来潜力。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信号,也表明了未来中国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也会使其在全球经济中继续保持重要的地位。同时进一步向全球企业传达了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包容性和长期稳定性。

进博会的举办,让世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市场的活力和开放姿态。外国企业通过参与进博会,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和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例如西门子、通用电气等企业带来了最新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先进的医疗检测设备和远程诊疗技术,这些都为中国市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学习和合作的契机。这些技术引进,有助于提升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本土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

11月10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幕,与会人员走出会场。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在第七届进博会闭幕的同时,第八届筹备工作已全面铺开,新签下届的企业展览面积已超10万平方米。下一步,进博会将牢牢把握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三大定位,持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不断推动进博会“越办越好”。(作者:郑亮 赵娜)

【责任编辑:郑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