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昳昤:企业出海“四重门”如何跨越
中国网11月17日讯(记者 王瑞芳)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上海开幕。针对我国医药产业出海的问题,和黄医药执行副总裁崔昳昤以切身感受分享了企业出海的经验。
在全球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正迎来出海的新机遇,通过海外投资建厂、设立研发机构、技术转让、国际注册认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与合作。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医药工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9月份全国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5%,占全部工业比重3.7%,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24年以来37个创新药、5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新型抗体、核酸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领域跻身全球前列。
随着中国医药的国际认可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批中国企业研发的创新药,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2024年,中国医药企业对外技术授权总交易规模超340亿美元。和黄医药研发的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药物已在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成为上海首个出海全球美、欧、日三大主流市场的原创新药。
崔昳昤在采访中表示,出海模式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希望最终产品在海外的商业化,或者临床使用获得成功。她把企业出海的体会总结为四大门槛:第一是全球多中心临床环节。第二是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第三进入国的法规了解和掌握,包括认证注册和沟通等多方面。第四是商业化环节。一个企业要成功出海,这四大门槛必须要过。
参照国内外经验制定标准,对于企业出海至关重要。崔昳昤介绍,对于一个要出海的企业来讲,首先需要有全球化的战略,在研发之初包括临床方案设计等很多环节,都要按照全球化的视野和标准去做。通过强项合作完成技术回馈,来培育现有的技术管线,形成一种正循环。出海,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选择最合适的路,用自己的长板对接别人的长板,才能更好地达到互补双赢的结果。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中国医药海外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医药企业通过政策支持、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正逐步开启国际化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