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载耕耘结硕果, 接力做好中赞职院建设
随着中非产能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中国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对非开放新的支撑点以及中非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新的载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扬帆出海,服务中资企业,共享中国职教标准,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出了一批“职教出海”品牌,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境外办学格局。
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赞职院”)是中国教育部有色金属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成果,是全国首家开展学历教育的海外职业院校,从2015年试点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工业职院”)是首批参建中赞职院国内8所职业院校之一,马隽是北京工业职院的一名教师,今年他二次赴赞开启了为期2年的支教生涯。
受赴赞教师鼓舞:认识到支教使命光荣
马隽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读研时热衷社团活动,参加了学校国际交流志愿者协会(VAICE)并担任会长职务,在学生社团期间,马隽认识了一位来自非洲赞比亚的留学生Lewis,两人很快成了朋友,马隽向Lewis学习英语,并初步了解了赞比亚,马隽曾经对Lewis开玩笑说,我想到你的国家去看一看,没想到这样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在若干年后居然成真。
2015年毕业后马隽入职北京工业职院,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这一年恰好又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元年,有色金属行业向中国教育部提出了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试点申请,次年教育部同意了试点项目并印发了《关于公布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的通知》,北京工业职院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合作院校,开始随企赴赞比亚办学。
2017年,北京工业职院开始向赞比亚输送教师,外派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很快便传回了校内且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简易房式的机场,奔跑的淘汰汽车、土坯稻草搭建的房屋、赤裸光脚的行人、呼啸而过的矿料运输车,一派原生态和现代工业混杂在一起的景象’,这是北京工业职院谢丽杲老师在《我的育人故事》中描写初入赞比亚的景象,马隽看后发出感慨,‘也许只有亲身到过非洲的人,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2019年,当得知第三批赴赞教师校内选拔时,马隽打开了世界地图,翻开非洲大陆版图,轻轻说了句,赞比亚我来了。被问到为何决定赴赞支教时,马隽回答,“读研时在脑海里播下了赴赞工作的种子,工作中看到同事赴赞取得的成绩,受到了鼓舞,最终选择了赴赞支教,仔细想想,这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然结果,赴非开展职业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一名外派教师,我感到光荣。”
今年上半年,马隽2次赴赞,任期2年,担任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专业院长和孔子课堂负责人,再次开启了支教生涯。
经过多年筹备中赞职院在2019年于赞比亚卢安夏市成立
2019年马隽与赴赞教师们在坦赞铁路合影
2024马隽再次赴赞教授中文
从三万英尺降落:和师生们一起做建设
通常人们对老师的印象是“一方书桌,三尺讲台”,然而这对赴赞的老师来说却远远不够,他们需要从三尺讲台走到基层,为了教学工作自食其力。人力搬运装备、研究安装桌椅、组装实训设备、修理电脑、建设图书馆......今年5月,中赞职院新校区竣工剪彩并展示成果。为了加快进度,马隽和同事一起将成车的集装箱从仓库拉到中赞职院,然后再让工人拆卸集装箱,9台投影仪、20台电脑、500套桌椅、3000个螺丝、20000个小配件,在清点完堆积如小山的货品后再给出安装意见。为了搬运上吨重的操作台,马隽和10多位赞比亚师生一起,大声喊着“one two three”,每当数到three便共同发力抬起操作台,搬运完这些操作台后,大家全身都湿透了,就是用这样的方式,马隽迅速和师生们打成一片。马隽说,在国内这些会有专门部门负责,但在赞比亚就不一样了,很多事都要亲历亲为,赴赞教师不仅需要授课,更要从三尺讲台走到基层,融入当地,和工人一起,和师生们一起,全方位参与学校事务。
清点桌椅配件
建设图书馆手动为图书贴标签
不为人知的困难:学会逆境中解决问题
初到赞比亚支教,首先摆在赴赞教师面前的是语言问题,虽然多数教师有着不错的英语基础,但当地人特有的口音还是给了赴赞教师们小小的打击,有时一句简单的英语都要反复询问才能理解。马隽和教师们没有退缩,而是尽可能多交流,努力寻找当地人讲英语的特点,逐渐还真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当地人讲英语r和l是不分的,light和right两个单词根本听不出区别,马隽把发现的问题全部列在小本子上,日积月累逐渐就听懂了,后来还学习当地语言并开展语言偏误研究,马隽开玩笑说,连科大讯飞都无法翻译的英语被我们解决了。
赞比亚基础设施落后,物资相对匮乏,停电是家常便饭,旱季时甚至每天停电20小时。生活上停电可以克服,但学校用电是必须要解决的,有位来自乐山的教师恰巧了解新能源,便想到光伏发电的办法,国内非常支持这一想法,这事便成了,既支持了学校工作用电又诞生了新的专业——乐山职院的新能源专业。
碰到一件事马隽就和大家一起解决一件,大到学校运营小到生活琐事。在赞比亚理发十分不方便,赴赞男老师居多,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互助理发,说干就干,由于都缺乏经验,结果可想而知——大家的发型都惨不忍睹,这儿缺一块那儿多一点的,看着各自不怎么美丽的发型大家释怀大笑,马隽说大家心态都很好,反而营造了快乐。
但是在马隽看来,赴赞工作最难克服的不在物质层面,每位老师任期不同,长期在赞的老师通常是迎来一批短期老师,几个月后送走一批,人多的时候大家很快乐,每逢离别就会很伤感,所以对于长期驻赞支教的老师,远离家人、生活单调、文化休克所带来的孤独感才是最难克服的。和马隽同期赴赞的谢丽杲、姜涛、张文新老师都在赞服务了至少3年,王楠老师更是一待就是7年。让马隽印象深刻的是,有位老师上课时哽咽了,后来了解才知道是这位老师的家人生病了,可是自己在异国他乡爱莫能助,好在后来这位老师的家人康复了。在赴任结束后,很多老师或开启了新的运动项目或学会了打牌,赞比亚娱乐项目很少,这些都是大家少有的娱乐,学会主动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赴赞教师互助理发
克服语言困难开始拜访赞比亚当地高校
得桃李者得其实:毕业生受到企业认可
2023年10月,中赞职院迎来首批179毕业生,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就业情况,马隽走访了几位毕业生,在穆立亚西矿上,马隽见到了中赞职院自动化与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翎格博,翎格博自信的向马隽展示了自己的具体工作,排查PLC故障,翎格博对马隽坦言,在来中赞职院学习前自己甚至连电脑都没摸过,更别说PLC相关知识,现在对工作很满意,感谢老师的栽培。在与翎格博经理交谈中得知,翎格博仅入职3个月就掌握了正常须要1年才能学会的工作,这位赞方经理对翎格博赞不绝口,希望马隽能够推荐更多的毕业生。马隽感叹道,4年前的求学选择,改变了学生一生的命运,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赞比亚,帮助了学生就业,改善了学生一家的生活状况,促进了当地民生,也拉近了学生和我们的关系。
除了培养学历生,中赞职院多次为中资企业开展培训,今年8月,中赞职院教师为赞比亚中色非矿有限公司开展了IT员工岗前培训,企业十分认可培训成果,并预定了即将毕业的学生,马隽说随着中赞职院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中赞职院合作,招收中赞职院毕业生,这是学生的机遇,更是我们赴赞为师者的骄傲。
与中赞职院毕业生合影
图:为赞比亚中色非矿有限公司开展了IT员工岗前培训
幸福来得太突然:获得赞比亚总统点赞
赴赞教师要善于学习,不仅专业要行,还要学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解决问题。今年5月中赞职院新校区竣工剪彩,为了能在剪彩仪式上展示中国教学新技术,学校采购了工业3D打印机,然而这时正处于外派教师真空期,马隽临危受命负责3D打印机的组装和使用,马隽通过研究说明书,上网查攻略,咨询国内老师,经过1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组装了设备,并学会了设备调平、投料、软件使用等技术,当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第一个模具,马隽别提有多高兴了。但短暂的喜悦很快就被一盆冷水浇灭,就在剪彩仪式前2天,3D打印机突然不工作了,马隽心急如焚但很快就冷静下来,经过加班加点多次排查发现是打印喷头和升降板之间参数不对,找出了原因问题终于解决了。
5月28日,中赞建交60周年科技赋能发展论坛在中赞职院举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参观了展厅,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展示了办学成果和新设备,马隽指导中赞职院学生使用3D打印机打印了‘中赞建交60周年’会标,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竖起大拇指点赞,马隽感叹到,真是又惊又喜,努力终有回报。
与同事共同研究3D打印机的组装和使用
马隽等合作院校教师获得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点赞
握紧手中接力棒:继续建设好中赞职院
当拨开每个人的心弦,会发现他们对非洲的认识或激荡豪迈如大漠孤烟或婉约细腻似潺潺流水,生动的画面会一个一个跃然纸上。马隽喜欢听过来人的故事,他说这样可以从前人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
2018年,北京工业职院青年教师王俊以“‘一带一路’永远在路上”为题目,参加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王俊讲道,“我站在广袤而豪放的非洲大地上,时间流转,峥嵘岁月,我仿佛看到了上世纪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建设者的身影,我体会到了传承的意义,我是一名‘一带一路’建设者,‘一带一路’永远在路上”。
2021年,北京工业职院谢丽杲老师以《我的育人故事》为题投稿,讲述了他在赞比亚3年时间的点点滴滴,他讲到:“我们成立了中赞职院和孔子课堂,把中文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开展教学,学生们从一开始只会一句“你好!”,到后来可以用中文和我们交流,那时那刻我才真正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
2022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姜涛老师在疫情中逆流而上,圆满的完成了中赞职院和孔子课堂的教学任务。
从2015年试点开始至今,中赞职院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教师走出去、标准走出去到教材走出去,硕果累累:中赞职院案例入选学生读本(小学高年级)、全国首家开展学历教育的海外职业院校、全国首家职业教育型孔子课堂、专业标准首次纳入别国国民教育体系、北京工业职院以“四方联动、标准引领、语技融合——职业院校“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获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正是这些教师们前赴后继,一年又一年传递了手中的接力棒,才让中赞职院取得今天的成绩。
马隽说,学校谢丽杲、王俊、桂维振、曾锦祥、程韦、张明珠、刘健等老师先后赴赞,打好了海外办学的基础, 现在接力棒传到我手中,我会继续做好中赞职院和孔子课堂,跑好这棒接力,圆满传递给下面的继任者。据马隽了解,谢丽杲老师已作为语合中心选派的中泰语言职业学校的首任院长,又赴泰国开始新征程。
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赞建交60周年招待会
受邀参加中赞高质量合作发展论坛
讲好每一节课,尽情在非洲这片土地上抒写职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