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很好吃”的劳务品牌 走出就业增收特色道路
中国网讯(记者伦晓璇)11月21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精心遴选各地251个劳务品牌进行成果展示,并打造劳务品牌美食街区,吸引诸多参观者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体验技艺技能。
南翔小笼、沙县小吃、琼海杂粮、天水麻辣烫……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不仅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消费者喜爱,成为一张张“金名片”,更成为各地提升就业质量、稳定就业收入的重要抓手。
来自湖南常德桃源的擂茶习俗青年非遗传承人文峰正在制作擂茶,他将茶叶擂碎,并放入芝麻、生姜、花生米等配料。桃花源擂茶劳务品牌项目目前直接从业人数近300人,间接解决就业1000余人;项目总产值每年近2000万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喝擂茶时搭配的“压桌”菜。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名鲁菜厨师现场展示蒙眼雕花绝技,吸引诸多参观者目光。山东“鲁菜师傅”劳务品牌承乡村振兴、接社会就业,全山东省从业人员规模达到了143万人,劳务收入全省人均约6万元,2023年营收超过4345.5亿,增长19.9%。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五彩缤纷、天然养生的杂粮是海南琼海特色小吃。劳务品牌“琼海杂粮师傅”旨在传承琼海杂粮小吃文化,推动琼海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目前琼海杂粮门店共351家,杂粮产业年产值高达上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2000人,劳务收入近3000万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随着“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天水人社部门抢抓机遇,积极申报认定“天水麻辣嫂”为省级劳务品牌。“天水麻辣嫂”地域特色鲜明,能更好推动“小”麻辣烫激发出带动就业、促进发展的“大”能量。目前,天水全市有581家麻辣烫门店,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新开加盟店5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间接带动全产业链条原料种植、蔬菜配送、酒店餐饮等15万余人就业。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名昭通小肉串烧烤工正在烤制昭通小肉串。昭通小肉串为云南昭通“10大名特小吃”之一,云南省内现有门店3600余家,全国8000余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上下游产业带动就业7万余人(脱贫人口就业4.2万余人),年综合产值达100亿元。目前昭通市已培训“昭通小肉串烧烤工”2500余人。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南翔小笼作为上海传统美食,已经逐渐走向全国甚至海外,仅南翔镇年出售量近2400万只,年销售额近3600万元,劳务品牌“南翔小笼(中式面点师)”带动大量就业,嘉定人社联合区内街镇开展“南翔小笼中式面点师”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每年约有600名学员参与。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呼和浩特烧麦制作工”被认定为国家级劳务品牌,目前共培养呼和浩特烧麦制作工艺传承人近两百人,活跃在全国十余个省份,三十多个城市,截至目前共带动就业1200人,带动经济3600万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参观者拍摄制作精巧、色彩鲜艳的闻喜花馍。劳务品牌“闻喜花馍工”目前从业人员3000余人,2023年完成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纯收入83万元,并带动周边310余户农民种植小麦1500亩,户均增收5200元。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石河子凉皮制作现场。“石河子凉皮师”劳务品牌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中孕育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石河子凉皮从路边摊变成大门店,从传统手工制作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风靡全疆、遍及全国的地方名小吃。截至目前,全国有石河子凉皮特色小吃的商铺超过2000家,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规模达7000人。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