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两岸社会保障论坛开幕,共探创新合作之路
202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台湾研究院以及厦门市台港澳与特区经济研究促进会承办的“第七届两岸社会保障论坛”在厦门大学召开。
论坛现场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西北大学、湘潭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福州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以及台湾大学、义守大学、金门大学等海峡两岸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论坛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教授高和荣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吴超鹏出席并致辞。吴超鹏代表厦门大学向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厦门大学的发展沿革与台湾研究院学术机构的概况,提出应积极发挥自身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不遗余力地加强和密切两岸沟通和交流,希望两岸学者在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以增进两岸民生福祉为宗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指出两岸社会保障论坛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他希望两岸同胞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增进两岸民生福祉为宗旨,为两岸人民能够更好的融合发展做贡献。
金门县“议长”洪允典谈到两地人民在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强调要以民生为本,加强两地基层治理的沟通协调,着力解决两地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保障问题,共同谱写两岸融合发展新篇章。
中国国民党中常委陈俗蓉作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的主旨演讲。她认为民生问题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石。在两岸民众交往交流的背景下要建立健康保险信息互通平台、制定符合双方需求的服务标准与专门的协同机构、建立养老金合理对接机制与开展两岸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等对策。
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思考两岸民众关于民生保障的发展定位。他希望两岸同胞相互借鉴两岸社会保障领域的优点共同推动两岸民生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两岸民众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上半场主旨演讲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深主持。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原司长、中国社区发展协会会长陈越良从社区治理的视角分析两岸民众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他希望通过基层治理合作与创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而奋斗。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教授席恒作了《以社会保障创新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主旨发言。他以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政策演进为起始,分析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社会保障,提出要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政策与服务,同时建议为两岸社会保障融合发展进行相关议题、知识与政策准备,为建立社会保障专项基金与稳定的社会保障预期而奋斗。
台湾大学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杜宗礼作了《台湾职业精神疾病诊断》的主旨发言。他以台湾医学中心2015-2022年间的门诊评估报告为案例分析职业精神疾病的原因,提出要以公权力介入与提供经费支持、需要企业改善工作环境、相关专业人员主动参以及加强宣传等建议。
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周志怀作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进台胞民生福祉》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增进台胞福祉奠定了物质和政治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是对台湾同胞最大福祉的基本论述。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名誉会长、北京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作了《携手共进,共促两岸养老服务交流发展》的主旨发言。她认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公益基金会继续发挥自身作用,期待与台湾同胞开展更多合作交流,为两岸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屏东迦乐医院前院长龙应达作了《长期照顾机构住民约束与人身安全机构的探讨》的主旨演讲。他通过研究长期照顾机构的约束行为,旨在为长期照护机构提供伦理法律政策来保护年长住民权益,并提出改善措施以确保老年群体的人身安全和尊严得到保护和尊重。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作了《数字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主旨发言。他认为数字经济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完善新业态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利用数字化提升社会保障治理效率,以及探索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融合发展。
下半场主旨演讲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林义主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建定作了《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政治建构》的主旨演讲。他运用历史分析法解释社会保障制度与政治建构之间的关系,即固化、变革了国家政治传统、塑造了超国家关系与促进了超社会制度关系的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青连斌作了《旅居养老是值得拓展的两岸社保合作新领域》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应大力发展两岸旅居养老的独特价值,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与实现两岸社会资源的共享。
金门大学教授朱侨丽作了《CES-D与MHI对忧郁倾向在不同年龄层切点的比较》的主旨演讲。她通过分析社区居住成年人的忧郁症状,进而得出评估不同年龄组忧郁倾向的最佳MHI-5切点分数的研究。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作了《社会保障制度要增强普适性》的主旨演讲。他从确立社会成员平等的社会保障权益、保持法定社会保障项目适度待遇与增强互助共济性等维度阐释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适性。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作了《中国式养老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的主旨演讲。他提出要推动中国式养老发展的方略需倡导新时代老龄文明;要以文明水平等来审视中国式养老;要从家国一体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视角推动中国式养老的发展。
此次论坛不仅是智慧的碰撞更是心灵的对话,旨在深化两岸社会保障领域的紧密合作与广泛交流。期待通过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双方在政策、理论、实践等领域的深入探讨,切实为两岸民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当日下午,大会同步举行了“两岸医疗保障研究”“两岸养老保障研究”“两岸劳工与身心障碍者保障研究”“两岸社会融合研究”“两岸社会慈善与社区治理研究”以及“学术新锐论坛”,近200名专家学者、学术新锐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分论坛结束后,河南大学凌文豪教授主持了第七届两岸社会保障论坛闭幕式。
北京海峡两岸社区发展研究中心高级顾问连耀山作了“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美好——两岸社区中心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的民生福祉”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未来应探索更具包容性和多样化的民生合作项目,为两岸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与增进彼此认同感与归属感。
台中市卓越青工总会会长、金门大学教授刘灯钟作了“台湾受虐儿童处理机制研析”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应综合考量儿童的身体状况、行为模式、父母意图等因素并呼吁加强跨部门协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受虐儿童提供更为全面和温暖的保护体系。
首都师范大学龙玉其教授作了“民生保障维护国家安全的机理阐释、实践反思与路径方略”的主旨发言。他认为民生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从包容性、公平性、应急功能和可持续性等维度解析民生保障维护国家安全的路径方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左停作了“比较视角下农民的职业退出与退休问题研究”的主题发言。他建议从创新土地退出补偿机制、整合农业补贴政策和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张熠教授作了“人口第四特征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代际人力资本进步是人口第四特征的重要体现,建议从需求端入手推动政策优化与供给创新,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方巍教授作了“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基本生活保障:现状与挑战”的主题发言。他建议在完善制度吸纳性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经济形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
澳门社会保障学会理事长陈建新作了“澳门发展智慧养老的区域合作路径——以长三角为案例”的主题发言。他分享了澳门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实践经验,认为未来智慧养老发展需要从深层次的区域联动和技术创新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四川大学林熙副教授作了“从断点走向过程:我国城镇中老年退休过程的轨迹类型与政策因应”的主题发言。他强调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应以公平性和灵活性为核心,需优化公共养老金制度和完善老龄劳动权益保护机制,进而为中老年人群提供多元化和人性化的选择。
中国政法大学廖藏宜副教授作了“门诊定点零售药店的医保监管形势和监管思路”的主题发言。他认为管理制度到药师配备再到处方药销售的合规性,都需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席恒教授对论坛进行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本次论坛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中民生福祉的重要贡献。希望在来年的论坛中,两岸学者继续加强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期待在未来合作中能够见证两岸社会保障领域更多的丰硕成果,为两岸人民的民生福祉和幸福生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