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天府⑧|融法于景,以文润法 四川绘就法治“风景线”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是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五”普法启动以来,四川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多层次推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建设,充分利用公园、广场、文化建筑等公共空间,增添形式多样的普法载体,将法治理念和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让广大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使法治文化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
与此同时,借助法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法治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切实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根植百姓心中,让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法治宣传活动与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强化了民众对法治的认知与实践。
景法融合
打造家门口的法治阵地
法治文化公园是推动法治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的具体行动,是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平台。2023年12月4日,宜宾市首个宪法主题公园开园。宜宾市宪法公园由原先的人民公园改建而成,其建设的主旨在于“人民公园学宪法,学好宪法为人民”。
宪法公园紧紧围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五方面进行规划布局,设置现行宪法简介、宪法树、法治文化长廊、宪法宣传书角等法治文化景观,是四川省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功能最完善的宪法主题公园。丰富的景观设置,为民众提供了全方位学习宪法的场所,从视觉到知识的获取都能得到满足。
为了将“无形”的法治文化融于“有形”的城市空间,四川法治文化公园的建设打破传统公园的框架,将法治文化与地域特征、地理环境、地方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法治阵地。
峨边彝族自治县法治文化公园立足峨边实际情况及资源优势,打造出既具有民族风情又富含法治元素的景观;剑阁县下寺镇法治文化公园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为创作背景,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公园设施有机结合在一起;米易县法治廉政文化公园把法治文化元素与原有河滨公园的环境绿化、基础设施相融合,赋予公园新的文化生命力……法治文化公园以“法”为基调,以“景”为载体,成功打造出广大市民家门口的法治阵地。
文法融合
文化传承与普法并行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法治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四川以“文”赋能,将法治阵地延伸至博物馆等文化建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法治赋予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
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三苏”文化既有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法治理念,其贯穿于“三苏”奏议、政论、诗词、歌赋、散文、书信,以及他人记述之中,覆盖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在中国法治历史中影响广泛。
三苏法治文化内涵是法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宝贵资源。为更好地推动三苏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苏祠博物馆内设有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原文引用、释义阐释、法治故事解读等多种方式讲述三苏法治故事,展示法治文化脉络,传播三苏法治声音。游客在游览三苏祠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通过将法治文化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建筑深度融合,四川省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普法路径: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依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宣传前沿阵地,大力开展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孝德镇年画村法治广场充分挖掘本地年画资源,把法治理念、清正廉洁与绵竹年画元素相融合,传播法治精神,传颂德孝文化……“文”与“法”多元化融合,让四川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出多元化、丰富化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