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老工业基地 体验新时代纺织品从“织造”变“智造”
吉林化纤纱线生产线。中国网 赵娜摄影
衣食住行关乎民生。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1954年前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决定创建化纤工业。松花江畔的吉林化纤就是当时在全国建设的14个粘胶化纤企业之一,是当时解决人民穿衣问题的中坚力量之一。
1959年挂牌,1960年3400吨粘胶短纤维生产线开工建设,1964年正式竣工投产,从为了解决国人的穿衣问题而建设,到如今传统纺织材料全球领先;从只有单一粘胶短纤维产品到如今六百多个品种持续放量,纤维产能突破100万吨;从服务本地客户到客户广布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及亚、欧、美、非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成长为新材料碳纤维产能全国第一的领军企业。
现如今,吉林化纤已硕果累累,公司拥有人造丝产能9万吨/年,占全球的30%;腈纶纤维产能53万吨/年,占全球的40%;竹纤维产能15万吨/年,占全球的90%;碳纤维产业链产能23万吨/年,人造丝、腈纶、竹纤维产能全球领先,碳纤维产业链产能全国领先,是全球最大的竹纤维、腈纶纤维、人造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碳丝生产基地。入选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古有丝绸连四海,今有吉纤通五洲。顺着时间的指针,吉林化纤始终坚定向前,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今正以“为人类低碳生活提供绿色材料”及“做先进材料领先者,创世界一流专精特新企业”的使命愿景,引领着中国纺织工业从“织造”向“智造” 不断升级。
人造丝是吉林化纤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板块,却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创造新的增长极。吉林化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人造丝生产技术、质量、产能,成为全球人造丝行业的佼佼者。中国网 赵娜摄影
1998年,吉林化纤历经3年时间,6万吨腈纶项目建成投产,成功开发出腈纶丝束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20多年来,吉林化纤不断为腈纶产品注入科技元素,形成独有的生产工艺配方和技术优势。中国网 赵娜摄影
吉林化纤腈纶毛条服饰成品展示。中国网 赵娜摄影
采用吉林化纤人造丝生产的乔绒产品展示。吉林化纤的人造丝也被誉为“丝中之王”,“白山”牌人造丝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中国网 赵娜摄影
采用吉林化纤腈纶纤维制造的毛绒玩具。中国网 赵娜摄影
借助腈纶纤维和碳纤维的生产技术优势,吉林化纤致力于以中华之绒,替代德绒,倾力打造了全新的“华绒”产品。华绒产品涵盖A系列细旦抗起球纤维、S系列细旦柔软型纤维以及F系列细旦蓬松型纤维等细旦棉纺产品,以及抗菌防螨、远红外等一系列功能性产品,代表着吉林化纤最核心的技术、最高端的产品,拥有完善的认证管理体系。中国网 赵娜摄影
2003年,凭借多年普通短纤维生产技术和经验,吉纤人通过反复试验,第一次在5吨竹浆粕中生产出900千克竹纤维。吉林化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利用可再生竹资源制造新型纤维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凭借此产品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2005年,吉林化纤牵头成立“天竹联盟”,成员从最初的24家发展到300家,包括七匹狼、三枪、ZARA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都是联盟成员,带动了全产业链的互利共赢。目前,吉林化纤竹纤维产能达到15万吨,占全球的90%。中国网 赵娜摄影
吉林化纤天竹联盟产品展示。中国网 赵娜摄影
吉林化纤利用生产腈纶纤维的成功经验,从2008年开始,经过刻苦钻研,自主研发的湿法二步法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2012年随着年产5000吨碳纤维原丝项目的落成,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目前,吉林化纤碳纤维产品包括1K—50K全品类,碳纤维产业链产能2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全球单线效率最高、规格牌号最全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中国网 赵娜摄影
采用吉林化纤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加工的碳纤维制品展示。中国网 赵娜摄影
采用吉林化纤碳纤维原材料生产加工的碳纤维制品展示。中国网 赵娜摄影
吉林化纤现有国家专利154项,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据了解,近10年,吉林化纤每两年召开一次创新大会,重奖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奖励金额近千万元,培养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带头人30余人,实现创效32亿元。中国网 赵娜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