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五大新城”|都江堰市:坚实步伐构建“五大新城” 精准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回溯到2021年,面对城市格局的深刻转型,都江堰市准确识变、主动应变,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发展战略。
杨旭辉摄
三年来,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全力推进“五大新城”建设,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如今,都江堰这座“三遗之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动能,一幅“五大新城”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
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
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坚实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专业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让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提升,建成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和巴蜀文旅走廊的创新策源地、重要增长极。
折耳兔摄
三年来,都江堰市取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第七,“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第三,天府旅游名县复核考评连续四年全省第一等一系列殊荣。
折耳兔摄
在CCTV13《天宫看神州》节目中,航天员叶光富连线介绍了都江堰;抢抓IP热点,推出“跟着悟空打卡青城山”活动……2024年国庆节期间,都江堰市上新丰富的“旅游大餐”,“投喂”中外游客。
三年来,都江堰市创新打造“大遗产”“大熊猫”“大冰雪”“大青城”“大灌区”特色产品矩阵,持续上新丰富多彩文旅活动,吸引中外游客纷纷打卡。熊猫谷年游客数量突破230万人次,较2021年增长了4倍以上;年均超15万滑雪爱好者涌入融创雪世界;青城民宿集群在成都旅游民宿60强中独占近半席;问花村、朱家湾林盘等乡村旅游景点火爆出圈。
都江堰市致力消费场景打造,让流量变留量,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世遗马拉松、都江堰放水节为代表的新“十二月市”品牌效应不断彰显。“一部手机游都江堰”实现在线预订,“云上都江堰、数字青城山”智慧旅游管理服务系统完成建设,新玩法、新场景、新服务的精准植入,带动人气、商气、烟火气持续升温;发起成立川渝八市区文旅联盟,携手三星堆、三苏祠打造“成都都市圈精品旅游环线”;实施青城山、都江堰古建筑群、灵岩寺及千佛塔、圆明宫等10余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成市博物馆展陈提档升级并实现对外开放。
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
城市品质整体提升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主要生态指标领先全国,公园城市形态基本呈现,奋力担当“两山”理念转化的城市先锋,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韦洪涛摄
悠悠岷江水,犹如碧绿的绸带,为都江堰编织出“只此青绿”的生态本底。三年来,都江堰市以城园相融理念为基本遵循,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体系建设,全省首推“民间林长”,首创野生动物人工洞穴,累计人工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78万亩,形成393.99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片区生态保护屏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位于成都市前列,实现地表水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优良水体比例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何勃、折耳兔摄
清晨,在靓丽的绿道上,市民或悠闲地散步,或行云流水地打着太极,或骑着共享单车欣赏沿途美景......蓝天、白云、雪山已成为都江堰市民目之能及的标配。锦江绿道都江堰段全线贯通,累计新(改)建城乡绿道126.22公里, 城市绿地增加141.26万平方米;建成藏建幸福里、治水广场等9个“口袋公园”;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个,822户老旧院落旧家“焕”新颜,成功创建成都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7个。蓝绿交织、山水交融、雪山同框的公园城市加速呈现。
刘建强、贾旋摄
三年来,都江堰市坚定担当长江上游、天府源头使命,坚持最严标准、最实举措抓保护、治污染、美环境,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绿色发展实践创新城市”,入选“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型案例”。
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
城市综合实力突破性提升
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以产业创新为重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人才高水平引育,充分释放城市活力。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让创新动能更加充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蔚然成势。三年来,都江堰市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起势成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
折耳兔、杨旭辉摄
2024年1月18日,随着现场机器阵阵的轰鸣声,总投资13.5亿元的都江堰市农夫山泉饮料生产基地项目启动建设。以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为代表的天府好水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壮大。
据了解,三年来,都江堰市成功引进农夫山泉、宁德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新培育起产值超35亿元“天府好水涵养地”产业集群;组建都江堰数产公司、数字经济发展联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升至34.2亿元;加快培育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东软智慧健康产业园、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集群,高新南区至青城山低空载人飞行验证首飞成功;持续打造“天府国际会客厅”,与五大洲28个国家36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累计服务厄立特里亚总统到访等相关外事活动200余场。
成都高都公司摄
此外,都江堰市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建设,营造尊商重商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获得感,推动实体经济根基持续巩固壮大,新增民营经济主体2万余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限额以上企业5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2家,侨源股份成为西南第一家工业气体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都江堰扎根成长、开花结果。
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
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不断开创
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聚焦城乡差距,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优化第三次分配,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在高质量发展中让幸福人人创造、人人可及。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明显缩小,探索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邓青摄
三年来,都江堰市坚持“服务大局、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共同富裕”总体思路,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市等称号。
折耳兔摄
都江堰市择优引进农业“塔尖”人才12名,累计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2692名。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全面完成“农贷通”村级金融服务网点整合,累计放款4417笔36.88亿元,有力激活乡村发展动能;聚力现代农业园提质,建成9个成都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零突破”;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440户农村风貌实现点状改造,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
云卷云舒摄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富民增收,不断壮大中等收入群体,丰富岗位供给扩大就业,打通勤劳致富上升通道,建强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共同富裕。2023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6.9%,2024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较上年缩小0.02个百分点。
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共同体,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真切、安全感更有保障。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教育优市、健康之都、创新高地、幸福家园。
杨旭辉摄
三年来,都江堰市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快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建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健康促进县等金字招牌。
韦洪涛摄
2024年12月31日,青城大桥最后一段钢梁经过30余小时的奋力施工,在施工人员和机具的协同配合下,最终实现钢梁跨中高精度合龙。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青城大桥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年来,都江堰市聚焦民生关切关注,强力推进民生项目建设。投入74亿元累计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141个;推进都江堰快铁站站前广场和滨江小学等30项民生项目工程;推动停建十年之久的青城大桥复工建设、累计投资3.06亿元。“千年古堰”水源治理项目获评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3“人民阅卷·市民十大点赞项目”第一名。
都江堰市聚焦幸福美好生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累计创建新优质学校23所,增加学位5700个;引入华西等名医院领衔办医,创建成都市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新增床位25727张;实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8.26%,困难毕业生就业率100%,三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7万人。
都江堰市聚焦智慧城市建设,精准赋能高效治理,全力以赴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成两级城运等支撑平台实现“一屏统观”,投运本级“报表通”系统,“云上都江堰、数字青城山”智慧旅游管理服务系统获评“智慧蓉城优秀应用场景区(市)县十佳案例”;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办事流程,持续深化跨域通办工作,落地落实跨省通办事项204项、川渝通办事项266项、成德眉资通办事项136项。与此同时,聚焦重点管控治理,筑牢安全稳定底板,加快建设安全韧性平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