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霄”来了!有多少大国重器的名字来自中华传统文化!
每平方米每秒钟可极速喷射出亿亿亿个粒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如同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为研制“人造太阳”核心材料提供科技利器。
2025年1月14日,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内,科研人员及专家通过大屏幕了解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的运行状态。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2025年1月14日,科研人员在巡看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的运行状态。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赤霄”装置取名自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
在中国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大国重器的命名灵感都来自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既有文学作品,也有民间传说,表达了对于各领域发展的美好期待。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领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美妙邂逅吧!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同时,“神舟”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预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将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运控、星间链路、应用验证等七大系统组成,是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复杂系统工程。
中国人运用北斗恒星“导航”的历史,超过2100年。汉代甚至汉以前的华夏先民,已经有能力比较准确地测量地理信息。先秦时期,古人运用“北斗”等星象与地理信息的对应关系判断方位;到了汉代,人们对于“北斗导航”的认识已经更加全面,例如在《淮南子》中,就记载有“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的说法。这说明在古人日常生活中,依靠“北斗”判断方向已经成为通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02年被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其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气中重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为2节,巡航速度1节,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蛟龙”是科技与文化结晶,《楚辞·离骚》说:“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嫦娥工程”是一场浪漫的科技版“逐月”。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名称顺其自然地来自“嫦娥奔月”这则古典而浪漫的中国神话传说;月球车的命名延续了“嫦娥”的故事,经过数百万网友的票选,被定名为“玉兔”,与“嫦娥”一道奔月;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通过的“玉兔”月球车跑了一圈的那块地方,被命名为月球上的“广寒宫”,附近3个撞击坑分别被命名为“紫微”“太微”“天市”;作为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嫦娥四号中继通信卫星被命名为“鹊桥”,这个名字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系列宇宙级别的中国式浪漫标志着如今的中国人有了更多仰望星空的能力,“嫦娥奔月”的梦想逐步照进现实,其背后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员奋力书写并结集汇编而成的中华民族奔月新传奇。
“夸父”的学名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是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研制“发动机”的大科学装置。太阳,普照万物,它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人造太阳”是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夸父逐日”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
“鲲能化羽垂天,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这是世代相传的“鲲龙”传说。数千年后,它由想象化身国之重器。
“鲲龙”AG600飞机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为提升国产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体系和民机适航能力奠定基础。
“取名‘九章’,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在介绍这台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式突破的计算机如何得名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者潘建伟说。据介绍,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器,其作用类似于经典计算机的CPU。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据介绍,“悟空”的科学目标主要有三项:一是通过观测高能电子、伽马射线来探测暗物质粒子;二是研究宇宙射线的起源;三是通过伽马射线研究天体物理。
“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有领悟的意思,“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悟空”的火眼金睛,犹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探测器,可以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同时这也符合国际上将科学卫星以神话形象命名的做法。
量子卫星“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被正式命名为“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曾这样说: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命名量子卫星,将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北斗”指路,“蛟龙”入海、“鲲龙”击水……这些名字的背后,藏着中国式浪漫,更饱含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中国科学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生动写照。
那么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重器的名字
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呢?
制作: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