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书华——从“打工人”到“领路人”
“我想带更多的父老乡亲外出务工,让他们挣更多的钱,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看着手中“2024年度优秀务工带头人”的奖状,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翠屏街道永昌社区居民沙书华自信地说。
“80后”的沙书华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2007年,他带着家人搬迁到兰坪县通甸镇福登村,2018年又搬迁到永昌社区。
“找工作,胆子一定要大,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停下脚步,会朝着目标一直往前冲。”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沙书华打开了话匣子。
沙书华做过木匠,干过辅警,还当过保安,但是每份工作都因为各种原因做不长久。随着两个小孩一天天长大,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家里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
为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2019年,沙书华夫妻俩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
“当时,我们到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找工作,找了40多个工厂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爱折腾的沙书华没有因此放弃,最终在浙江省的嘉兴市找到了一家令夫妻俩都满意的公司——东蓝电器有限公司。“打螺丝钉、贴标签、做电饭锅盖等,我们的工作相对简单轻松,很容易上手。”沙书华说,他和妻子一边学习业务,一边适应新环境,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一干就干到了现在。
“每个月我俩的工资加起来就有1万多元。”沙书华高兴地说,他们通过外出务工盖了新房,买了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沙书华通过外出务工改变了家里的生活,却放不下乡亲们。“交通闭塞、教育资源欠缺导致很多乡亲找不到工作。”沙书华说,他要带更多人走出大山,外出务工。
2020年,沙书华一边奔走于省内和四川、贵州等地联系用人单位,一边利用赶集日人员集中的契机,向有外出务工意愿的乡亲推荐岗位,让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以前家里的收入只靠妈妈一个人打工,日子过得很辛苦。”永昌社区居民沙建芳说,2023年,通过沙书华介绍,她和妈妈一起到浙江务工。“现在每个月我们两个人加起来的工资就有9000多元。”沙建芳说,只要肯努力,她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石登乡大竹箐明其厂村的胡秀全,跟着沙书华到浙江务工已4年了,如今他家也是大变样。“在外务工只要肯干,收入就不会少。去年,我用打工挣的钱装修了房子,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胡秀全说,过完年他还要继续外出务工。
从2020年至今,沙书华已带领500多名群众外出务工,他们当中,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有的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怒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