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展出月壤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图 片>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展出月壤

2025-04-02 16:2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记者 董宁 摄影

       中国网北京4月2日讯(记者 董宁)今天上午,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中国馆政府总代表李庆霜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月壤是中国馆向本届世博会和全球世博观众呈现的最珍贵展品。在中国国家航天局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在“生生不息”展区展示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将是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正面、背面土壤样品的零距离对比展示。全球观众在中国馆可通过透镜装置观察月壤独特结构和两者细微差异,分享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美好梦想照进现实的喜悦。

        李庆霜说,展陈是世博会各国家馆集中展示、多维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在中国馆筹建过程中,我们组织建筑、工美、影视、艺术等多领域顶级大师、著名专家组成国家级策展团队,深入调研、实地踏勘、反复研讨、全面论证,充分吸纳筹办机制成员单位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开展展陈方案设计,高水平完成展陈布展,力求各国观众在中国馆共沐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美,亲历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智慧、文化自信和逻辑必然。

        一是主题主线突出。中国馆聚焦主题,各国观众依次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篇章,穿越道法自然、万物并育的古老文明,走进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今日中国,共绘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二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馆注重打造贯通古今的观展体验,为观众追溯历史之源,探寻未来之迹。遥望着屏幕上中国航天员从天宫空间站拍摄的蔚蓝星球,舞动千年的敦煌飞天照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珍贵瞬间;清代画家绘制的《海错图》中丰富神秘的海洋生物画卷映衬着中国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潜蛟龙”,尽显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美学融合,满溢中式浪漫。

        三是展示手段多元。中国馆展陈突出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感。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让展品“活起来”,观众可以全角度细致欣赏珍贵展项的精湛工艺,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叙事。AI技术让展项“动起来”,观众手持互动书签扫描打卡,生成实时山水意像,留下专属精彩画面,体会可感可知的“共绘桃花源”。十余个外型萌趣的便携式智能机器人随着高山流水的悠扬琴韵翩翩起舞,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Walker 行者”将在中国馆南广场与观众亲密互动,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将为馆内外观众带去生趣与欢乐。

        四是人文情怀浓郁。主题影片以《中国人的十二时辰》为线索,展示不同地域、民族、年龄、职业的普通人辛勤工作、休憩娱乐的一天,串联起瑰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万家灯火的温馨日常勾勒出国泰民安、生机盎然,表达人们朴素而真切的情感及心中的诗意和远方。90后女生李子柒继续借助她的镜头将珍贵的非遗瑰宝逐一拾起,匠心作笔、田园为墨,让充满诗意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馆“绿水青山”展区璀璨绽放;94岁高龄的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常沙娜先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绚烂千年的敦煌艺术神韵融入二十四节气循环往复的自然律动,为天人合一的传统表达增添了时代新质。

【责任编辑:董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