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2025年5月15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座谈会。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国网讯 2025年5月15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座谈会,介绍各地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工作进展和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小红本”承载“大民生”,一本小小的不动产权证书,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居梦”。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人民登记为人民、高效登记安民心,积极担当作为,主动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局长胡善顺介绍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总体工作情况。他首先介绍了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借力重大专项,持续推动问题化解工作。2017年部署不动产登记“中梗阻”问题全面排查整改,2018年部署全国不动产登记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专项学习活动,都将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此基础上,2021年自然资源部将化解工作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集中攻坚,各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制订了工作方案,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细化任务、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合力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
二是秉持历史态度,切实破解难点堵点。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若简单套用最新的政策标准往往难以解决,只有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政策举措才能真正化解。针对用地手续不完善、开发主体灭失、房地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2021年自然资源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分类施策,打通问题化解路径。全国省(区、市)、市(州)、县(区)各级纷纷出台化解政策文件,为问题化解提供政策保障。各地坚持人民至上,主动担当作为,用“绣花功夫”全面摸排问题,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到户台账,实行责任到人、挂号销账。同时,各地采取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督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举办视频培训等方式,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便民利企效能。“人民群众需求在哪里,登记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自然资源部门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提升登记信息查询便利度;创新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各管理环节闭合监管,防范新的问题发生;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拓展预告登记覆盖面,从源头上防范商品房“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风险。
在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各地严守底线,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责任,防止违法违规问题“借机搭车”合法化。
座谈会现场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胡善顺表示,在各地党委政府强力组织领导、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自然资源部门担当作为,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一是化解了一大批积压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自然资源领域的各类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特别是2024年以来,全国共化解长期积压的各类跨部门“硬骨头”问题340多万套,工作进入“快车道”,成效显著。
二是切实维护了群众权益。过去群众手握钥匙却拿不到“红本本儿”,资产流转难、上学落户难,成了压在群众心里的“大石头”。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扛起群众“心上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累计惠及5000多万群众,重大财产权得到了有效保护,“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让“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三是有力助推了经济发展。通过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原来无法交易的房屋可以进入市场,顺畅进行交易和抵押融资,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全国近2100个区县共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0.7万笔,累计涉及卖方抵押金额6400多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群众的交易成本,为银行等金融业机构防范资金风险提供了保障。
四是推动加快实现“交房即交证”。从试点到推广,“交房即交证”改革改变了“先交钱、再交房、后办证”的传统模式。全国2200多个县市实施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交证”改革,覆盖9万多个项目的800万多套房屋,1800多万群众在领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这一举措,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防范新的问题发生。
五是锤炼了登记队伍作风。历史遗留问题大都年岁久远、错综复杂,化解难度大。全国不动产登记人迎难而上,把群众的“难事”当成自己的心事去办,坚定坚决抓、用心用情抓,登记队伍作风不断提升,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化解过程中各地积极打造“党建+不动产登记”品牌,深入问题项目小区实地调研、现场服务,把化解工作办到群众的心坎上;采取“预约办”“网上办”“加班办”等方式加快办理登记,让化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温度、有感情,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胡善顺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继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持续指导地方因地制宜运用好政策文件,建立健全日常化解和防范新增问题的长效机制,大力纵深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力以赴办好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
自然资源部门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顺利为群众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书,更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未来,随着化解工作的不断深化,将有更多群众享受到不动产登记改革带来的红利。
地方代表介绍经验做法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座谈会上,来自山西省、浙江省、海南省、广州市及宿迁市相关部门代表介绍了各地的经验做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副局长赵燕等参加座谈会,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处长张海勇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