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建造的绝美欧式建筑—清代陆军部海军部旧址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4-12  发表评论>>
 
精美的门窗细节。简松摄

 
主建筑由砖砌成的外廊。简松摄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清末)有代表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这里原称铁狮子胡同。

清末陆军部、海军部旧址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其前身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后两府内建筑全被拆除。用慈禧挪用的海军经费修颐和园剩下的款项在此兴建了三组砖木结构楼群,由中国建筑师沈琪设计,1907一1909年建成。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前后面三间楼门,中部门厅以上三层,两侧及翼楼均为二层,外檐为联拱柱廊。楼体满布精细的砖雕花饰,门窗、天花、地板和护壁板全用优质木材精雕细作,华丽壮观,表现出欧洲折中主义风格。主楼的东、西、北面各有一座楼房,形成一组楼群。在这组楼群的东西两边各有一组风格相同的建筑。东部作为海军部,西部作为陆军部。大门在主楼前,朝南,面阔五间,灰筒瓦悬山大脊顶,中间三间开门的中国木构建筑形式,东西山墙外露七架梁。门前有3米多高石狮一对,隔街对面有一座悬山顶砖雕大影壁。民国初年袁世凯的总统府和国务院设于此。1924一1926年为段祺瑞执政府驻地。1926年于执政府大门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抗战胜利后,此处改为国民党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

2006东城区有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更名为“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并名列其中。其余6处是柏林寺、地坛、协和医学院旧址、孙中山行馆、亚斯立堂和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据了解,此处原为清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府邸。1885年,清朝创办了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政府撤消了已无海军的海军衙门。1901年之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兵部、练兵处、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1906年兴建了东西两组西洋巴洛克式砖木结构楼房,西部为陆军部,东部为陆军部所属的贵胄学堂。1907年清政府重建海军部,后将贵胄学堂改为海军部。至此,这里成为风云突变的政治舞台,反映出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信息。1912年袁世凯曾把总统府设于西院,国务院设于东院。1924年这里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1928年以后,此处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这里成为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改为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先后设在这里。一个大院,驻扎过这么多军政首脑机关,经历了这么多风云变幻,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划归人民大学,现在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页面。购买请拨打010-88828049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责任编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