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美丽景色 (老狼 摄影报道)
科尔沁美丽景色 (老狼 摄影报道)
地貌形态
科尔沁草原坨、甸并存 。坨子地是指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土壤为白沙土和黄沙土,植被主要有沙米隐子草、芦苇、小黄柳、榆树等。?甸是指相对高度在2 米之内较平缓的沙土地 ,土壤为黄沙土和栗沙土,植被主要有隐子草、羊草、冰草等。甸子地则指分布在坨、甸地内部及其之间的低湿地,多由各类草甸土组成,植被主要由羊草、寸草苔、地榆、拂子茅、马蔺等组成。 科尔沁草原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直至19世纪初科尔沁大部分地区还留有大面积草植被以及森林 。但至19世纪中后期开始 ,因辽河上游地区滥垦、森林砍伐以及移民等诸多因素,导致下游水源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而今已成茫茫沙地。由于人类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坨、地扩大,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大片沙地。坨甸两者所占相对面积为3∶1,生产发展和人类生活受到直接威胁。为防止沙化、草场退化和土壤盐化,采取了草场封育,翻耕补播、人工种草、引洪淤灌、防止过牧及营造防护林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