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 片> 看中国

【世遗】历史的印记——未大修前的故宫博物院[组图]

支持←→键翻页 发布时间: 2015-09-0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赵娜 | 责任编辑: 赵娜

故宫太和殿     梅生摄影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中国古代星象北天极处一区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4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最后确定,故宫的房间总数为8703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到1924宣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最近的一次故宫大修从2003年开始历时十余年,第一阶段(2003年至2005年):要基本完成中轴线两庑古建筑的保护维修,目前已基本实现;第二阶段(2006年至2008年):要完成重点古建筑的全面保护。中期(2009年至2014年):要基本实现故宫功能调整规划。远期(2015年至2020年):全面完成故宫古建筑的内外环境整治和整体保护。

本组图片是著名世遗影像专家梅生大师记录的2003年大修前故宫博物院的部分影像,有些建筑在大修后,历史痕迹将不复存在,谨以此为纪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网部分展示作品享有版权,详见产品付费下载。 购买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