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贵州安顺,爆米花师傅在进行加工作业。中国网图片库 卢维摄影
“砰”!随着一声巨响,空气中飘出爆米花的香气。这样的场景,唤起了人们记忆中的传统年味——爆米花。春节临近,炸爆米花传统手工艺人开始走村串寨为村民们炸爆米花。
2月1日,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黄蜡乡街上,不少村民提着玉米,围在一个棚子里面排队等待,而棚里的两位师傅,手里不停地转动机器。师傅告诉记者,加工费不贵,2元一斤,大米或者玉米都可以。现场排队的人群,就能体现出生意的火爆。 “要到过年了,我们要都要来炒爆米花回家给孩子们,让他们欢乐欢乐,从而也感受一下这种传统的年味。”人群众,一村民告诉记者。
“这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师傅说,爆米花有时令性,只有在入冬后,生意才会变好。正说着,他看了一眼气压表,一锅爆米花要好了,他提醒围观的人当心,随即双手熟练地将葫芦状的爆米花锅转到一个专门制作的木箱子里面,只见他一拉,一扯,随后只听“砰”的一声炸响,伴随一阵雪白的烟雾腾起,一股诱人的甜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这久违的巨响和香气,让人一下子想起过去那些岁月。
爆米花,在上世纪80年代,是儿时和小伙伴最爱吃的零食了,也是那时的美食。那时,爆米花的人,一根扁担,一头挑风箱,一头挑铁炉锅,一双铁脚走街串巷,爆米花的生意,冬季特别火爆,爆一锅米花5分钱。现场一位老人说,“现在,科技进步了,机器也改进了,不要风箱用电瓶,不用扁担用车拉了。” 在儿时的记忆里,只要爆米花的机器一响,就知道要过年了,而父母就开始忙碌起来,上街置办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