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一座永不落闸的关口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1-04  发表评论>>

图为大铲岛上海关人雨夜缉私。

  “调头,追!”随着大铲海关缉私分局海上缉私二中队队长翟进的一声命令,缉私快艇在夜色下的珠江口伶仃洋上划下一个大大的圆弧,调头朝黑暗中冲去。“找到了,就是这条船!”“上!”翟进的话音未落,几名缉私警趁着两船靠近的瞬间,毫不迟疑飞身跃上目标船。这是条渔船,却没有任何渔具。而15分钟前,同行的另一艘缉私艇,在同样的渔船上查获了涉嫌走私的红油。

  “把船带回去仔细检查。”当《法制日报》记者拖着颠得酸痛的身体随同缉私艇回到锚地大铲岛时,已是深夜12点。但对于大铲岛上的海关警员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肩负80%的中途监管业务

  在浩瀚的珠江口伶仃洋上,有一座在中国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孤零小岛——大铲岛。这里扼守珠江口咽喉要道,距香港仅6海里,是珠三角与香港经济贸易的生命线。

  大铲海关,是内地来往港澳小型船舶进境的第一关和出境的最后一关,担负着广东、广西等6个省区44个隶属海关的66个二类口岸,来往港澳间3000吨以下商船的中途监管和珠江口缉私任务。

  “目前,大铲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境小型船舶11万艘次,约占全国中途监管业务总量的80%。”大铲海关关长广战介绍说。

  近年来,大铲海关通过强化风险分析,采取重点检查、例行检查互为补充的查验方式,先后查获一批案件,出色发挥了中途监管站海关的威慑作用。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大铲海关打掉一个夹藏走私400多公斤剧毒氰化物的犯罪团伙;2011年1月,查获走私出口资源性产品锡锭、金属硅等系列案件,案值达几十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由于大铲海关不具备船舶停靠的条件,关员在对船舶及船载货物进行检查时,必须到待检船上进行。

  10月中旬的夜晚,海面凉风袭袭。记者随同关员登上查验的货运船里却是闷热难当,不到两三分钟记者就已汗流浃背,而顺着脸颊淌着汗的查验关员仍在船舱各处尽职尽责,水箱、油箱、闷热的机舱……不漏过一切蛛丝马迹。“这不算什么,在盛夏,铁皮的船舱内跟蒸笼一样;衣服被汗湿得能轻易拧出水来;在船上待上两三个小时,闷得人头脑发昏,很多人都有中暑经历。”查验关员告诉记者。

    海上缉私位居全国第一

  “大铲海关是新中国海关海上缉私的主战场之一。近3年来,大铲海关共监管小型船舶347267艘次,查获各类案件843宗,案值逾40亿元。近两年海上查获案件数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大铲海关副关长、缉私分局局长刘海川说。

  今年5月21日,大铲海关接获情报,某国内油轮有走私柴油重大嫌疑,刘海川立即部署缉私队员到指定区域设伏。

  5月的广东酷暑难当,缉私快艇没有空调,甲板温度高达摄氏70度。严重的缺水、缺觉,浪涌之下,连久经风浪的老船员也开始头晕、呕吐。

  直到26日,目标船舶才出现。缉私队员顶着狂风巨浪,强行登船,一举将走私油轮缉拿归案。与此同时,海关再次接获新情报,一艘同样规模的国内油轮将采用同样的手法走私柴油进境。

  此时,下岛轮休的缉私队员已在返家的途中,但接到命令时,大家二话没说,调头赶回大铲!28日,目标船舶在设伏区域内被顺利控制。经过连续8天8夜的艰苦奋战,查扣涉嫌走私柴油1800吨,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19人,案值共约人民币3000万元。

    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

  大铲海关是全国唯一一个设置在无居民海岛上的国家机构。很长时间里,大铲海关关员都是饮用岛上的井水,因为金属含量超标,很多关员大量脱发。

  岛上能吃的食物十分匮乏。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铲海关找到配送公司给岛上运送食物,但是每到台风天气,运送供给的船出不了海,还是经常面临断水断粮。

  岛上没有医院,没有医生,看病难是大铲海关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一次,在宿舍楼旁的草地上,一条竹叶青蛇咬了正在练三节棍的男关员,几经周折送到医院时,医生说,再晚来10分钟就没命了!

  由于地处海岛,很多关员无暇照顾父母、妻儿。现任大铲海关副关长刘权,是家中的独子,已在岛上工作5年多,父亲身患阿兹海默症多年。去年11月,父亲病危。当时,关局务会马上就要召开,“要是不把这几件工作向关里作交代,接下来的一周关里很多工作就无法开展。”刘权说。关局务会如期举行,刘权抢先说话:“这次会议让我先发言吧,说完我要立刻赶回家,我父亲他……”然而路上遭遇大堵车,最终父亲也没有等到自己的儿子。  

  几年前的一天,40多岁的船管组长钟锦佳赶在台风来临前,连夜完成所有缉私艇的安全转移。第二天,钟锦佳一直没有回办公室,宿舍电话也没人接听。等大家发现时,他已因急性心肌梗塞安静地去世了。也许是忌讳出海,殡仪馆的人硬是不愿上岛接遗体,岛上全体人员自发穿上正式装束,一起为钟锦佳扶灵,将他抬上了缉私艇送到对岸。临行,所有关艇一齐鸣笛,向钟锦佳作最后的告别。

    记者手记

  上岛之前,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记者脑海: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大铲海关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无怨无悔地坚守?通过几天与海关警员接触,记者得到了答案:是责任,是传承,更是使命!

在荒岛上,大铲海关像一座不灭的灯塔,一座永不落闸的关口。海关人在此护卫着过往的商船,将妄图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走私分子铲除。上过大铲岛的人如同参加过长征的人一样,说起来总是充满了自豪。那是熬过了寂寞,经受过历练的人,他们有礁石般的坚韧、大海般的豪迈。60多年来,大铲海关人为了肩上的神圣使命,默默耕耘,乐于奉献,用无悔青春和满腔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国门卫士的赞歌!本报记者蔡岩红